“是一个不怎么聪明,活得懵懵懂懂,但是也能感觉人的善恶,拥有同情心的人。”
“很多人会直白的说,司马炎让一个傻子当皇帝晋朝不乱才奇怪。
但是,这并不是司马衷的错,而是他爹不干人事。”
“彼时朝臣很多人都知道司马衷有点问题,他们不是没想过劝司马炎换个太子,可是司马炎要是能听就不会立这个太子了。”
“他难得不知道太子有问题吗?他心知肚明,只是太子身边的人想糊弄他,他也就仿佛被糊弄过去了。”
“也许他觉得太子有他妈他妻子帮忙,等太子儿子长大传位给儿子就好。”
“可要是事情都这么简单,曹魏就不会被司马家篡位了不是吗?”】
曹家人都冷笑,要不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呢。
他们魏朝是幼子登基被把持朝政,这晋朝可是皇帝自己弄个傻皇帝,更蠢!
【“为什么司马炎这么坚决选择要立自己不那么聪明的二儿子当太子呢?因为只有这个儿子可以名正言顺当太子,换其他儿子都不行,朝臣都要有话说。”
“这还得往上追溯到司马师和司马昭身上。
司马炎虽然是建立晋朝的那个人,但是司马家的统治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司马懿开始掌权,一直到司马炎称帝,已经传了三代了。
看起来最后是司马昭和司马炎这对父子得到天下,但司马昭并非长子,他头上有个嫡亲哥哥司马师。
司马师是嫡长子,本身才干不凡,司马昭本来不可能越过他的。
事实上也确实,司马懿死后接掌司马家势力的就是司马师。
那么为什么最后上位的却是司马昭和司马炎这对父子呢?这里面倒也没有什么阴谋诡计,纯粹就是司马师没有儿子,于是就从司马昭的儿子里面选了一个,过继给了司马师,这个孩子叫司马攸。”
“这对司马攸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一旦司马师死了,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度,司马攸就是唯一的继承人。
这也是司马师从嫡亲弟弟的儿子中选择继承人的原因,毕竟他俩血缘最亲近,一母同胞。
但是,司马师死得太早,他去世的时候,司马攸才九岁,而当时的□□势非常复杂,根本不是幼子能够掌控得了的。
为了确保整个司马家族的利益,司马师将皇位传给了弟弟司马昭,而司马昭也表示自己死后会将位子还给司马师的儿子司马攸。
这里说一下,尽管司马攸的生父是司马昭,但是他已经被过继给司马师了,从宗法上来说,他就和司马昭就已经不是父子了,以后司马攸继承大位祭祀的也只会是司马师。
在现代人看来司马炎司马攸都是司马昭的儿子,传位给司马攸完全没问题啊,可显然在古人看来这是不一样的。
在古代宗法关系是大于血缘关系的,所以司马攸就只能是司马昭的侄子。
如果司马攸当了皇帝,那么将来他供奉祭祀的就只会是司马师,而不是他司马昭。
所以就算司马昭死的时候司马攸已经长大成人了,可是司马昭还是选择司马炎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当时很多大臣,包括司马家族的内部都议论纷纷,毕竟要是人人都这么干,那还得了,又把宗法制度放到哪去,司马攸又不是上不得台面对吧。
但司马炎确实厉害,他很快灭了东吴,建立晋朝,统一了全国,开创了太康盛世,还将祖父父亲包括司马师一并追封为皇帝,这样司马师也就可以在太庙中得到祭祀,因此这件事似乎也就过去了。
毕竟一般追封皇帝可不会追封到伯父身上去,无非就是因为司马炎自己心亏,所以才追封的司马师。”】
司马师静静的看着弟弟,没好气道:“你倒是对得起我。”
司马昭脸色涨红,他不就是有点私心嘛,反正他们兄弟俩都一起得到祭祀了,就……他也没有很对不起哥哥对吧。
【“扯这么一段往事做什么呢?因为这就是为什么司马炎不废太子,明知道太子有问题还依然心存侥幸不肯换人的原因。”
“司马衷虽然是排行第二,但是在哥哥已经过世的情况下他就是嫡长子,他的母亲还有母族都竭力保他的位置不说,他的儿子被司马炎带着,也很聪明。
这些虽然都是司马炎不废太子的原因之一,但是根本上来说却是司马炎根本不敢也不能废太子。
司马炎的皇位本来就是从司马攸手中抢来的,已经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司马炎功绩很大,还能压得住。
如今立司马衷为太子,已经有很多非议,但司马衷毕竟是嫡长子,也勉强还能说得过去。
但是,一旦司马炎要换太子,那么必定有很多人提出来立司马攸。
因为从宗法上讲,司马攸继承皇位的合法性比司马衷还要高,更不用说起其他皇子了,何况司马攸当时风评能力都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