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热带雨林’中,孙宏辉又陆续见到了蒲葵、华盛顿棕、面包树、龙铁木等其他热带植物。
这些植物无不高大茂盛、参天而立,斑驳的阳光从宽大的叶子缝隙中落下,化为光束照在他的衣服上,变成一个个的金色光斑,能看到光束中飘落的尘埃和雾气,让他不由得抬手挡了一下。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几乎忘了如今是12月份以及外面十几度的天气,而是真正地融入这个湿热而阳光充沛的雨林中,在白雾弥漫的密林中穿行。
蒲葵有接近5米高,属于棕榈科,巨大的叶子接近一米,像一把把圆形的蒲扇,扇骨向外根根直立,浓密翠绿,据说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就是由它制成。
面包树上结了青色的‘面包’,好几个挤在一起、堆在油光发亮的叶片下,每个都有20多公分,已经成熟,颜色由青色转为黄色,内里变得柔软。
看起来很像面包房中圆滚滚的面包,很多人站在树下仰头观看,想象着它的味道。
“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这种面包真的能吃吗?”
“应该能...吧。”
“能,但需要加工。你看这里的介绍牌上写的:面包树的果实富含淀粉,是重要的热带粮食植物,曾解决过西印度群岛的饥荒问题。”
“这么厉害。”
可惜面包树属于乔木,长得很高,游客们根本够不到,只能在树下仰头观看。
再往前,华盛顿棕的主干像是巨大的圆筒坐落于地面,下宽上窄,单人无法抱住,枝干粗壮有力,上方是茂密的叶子,一片片散开,以最大的面积来进行光合作用,沐浴着充足的阳光。
龙铁木挺拔直立,细长的叶子簇生于茎顶部,呈现出一丛丛的姿态,就像是数把剑的顶部挂了长长的剑穗,极具热带风情。
其流出的树脂为血红色,沿着树干滴落时像在流血,因此叫做龙血树,但它其实具有止血效果。
……
孙宏辉一路见识了许多不同的热带植物,直到在小径中七拐八拐地走出,他才恍然发觉,自己原来并非身处湿热的热带雨林,而是在花间集植物园。
嘈杂的人声逐渐变得清晰,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在周围,不时用手机拍摄着各种植物。头顶是半透明的玻璃幕墙以及银色的钢质架构,阳光不再那么强烈,四周也没有弥漫的白雾遮挡视线。
柔和的微风朝他吹拂而来,仿佛刚才的一切皆是幻境。
孙宏辉的视线看向周围,缓了几秒才回神,彻底明白了什么叫做身临其境。
身在其中,如置身于原生态的热带雨林,一草一木、一水一石,甚至连声音、光线、温度、体感都打造得极为逼真,让游客沉浸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无法自拔。
许多游客从里面出来时都有种不真实感。
孙宏辉此时再回望过去,不远处雾气缭绕,热带植物林立,草木茂盛、水源充沛,俨然一片小型的热带雨林。
然而从面积上来看,这里充远远达不到构建独立生态区的标准,其量不过四五百平的空间而已。
热带雨林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很多植物园只能模拟到最初的那一步,完全没有融入其中的感觉。
但花间集做到了。
不仅做到了,还建造得如此逼真,给人们带来绝佳的体验。
任何一位游客来过之后,都会喜欢上这里。
孙宏辉再次看了一眼热带雨林区的牌子,根据指示前往人流涌动的食虫植物区。
就在上周,从澳洲引进的猪笼草通过了国内的安全检疫手续,确认无风险后,成功到达花间集植物园。
漂洋过海而来的猪笼草一共有54种,共计200余株,叶晗安置它们费了好大一番功夫。
其中有几株植株较为高大,她专门在区域内放置了几棵八米多高的树木用以攀爬,模拟原生态的环境。
除此之外,叶晗还从东南亚热带区域引进了一批食虫植物,目前拥有食虫植物种类合计超过120种,共计500余株。
这样的种类和数量放在整个华国都是top。
起码在整个w市以及周边所有的城市中,花间集是唯一一个拥有专门分区、且食虫植物种类繁多到几乎涵盖了大部分品种的植物园(不含单独野生种),独一无二且颇具特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
在昙花墙与兰花区的对面,从左到右一整个区域皆为食虫植物区,搭配着苔藓和矮小的蕨类植物,构建出独属于食虫植物的乐园。
分别有猪笼草、捕蝇草、捕虫堇、茅膏菜、瓶子草、狸藻、其它捕虫植物七个大类。
这里的人流量最大,一靠近就能听到游客发出的惊叹声。
“哇,你看这棵猪笼草好小哦,笼子好可爱,红红的像是一个小灯笼。”
女生转头看向好友,声音充满了新奇。
她凑近观察这株不到20公分的猪笼草,每个叶子末端都挂着一只红色的捕虫笼,圆鼓鼓的,和绿色的叶子相比显得好小。
旁边的介绍牌标注着:‘红灯猪笼草’。
默念了一声它的名字,女生把手放在玻璃前比了比:“笼子还不如我的小拇指长,它真的能捉到虫子吗?”
好友也不确定:“应该能吧。”
女生心生怜惜:“希望这只小可爱不要饿死。”
其实食虫植物除了捕捉昆虫之外,还能通过光合作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来满足自身需求,捕捉昆虫只是它们的加餐。
即使短时间内没有成果,也不会影响它们的存活,最多会影响生长速度。
正说着,一只黑色的蚂蚁被捕虫笼散发的香气所诱惑,爬到了笼子边缘。
它伸出触角在周围碰了碰,正打算一探究竟时,却因瓶口太过光滑而落入内部,被里面的消化液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