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里,蓉城市政斧在双流县已经划出了一片2万亩的土地,其中的3000亩地已经完成了三通一平,随时可以开工建设厂房。
这2万亩地,就是杨立民向梁永成建议的蓉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杨立民提出,可以以爱民轻工为核心,吸引一大批配套企业落户开发区,形成一个轻工业尤其是鞋业的产业集群。大规模工业生产需要众多企业的分工协作,只靠一家企业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梁永成对于杨立民的这个设想当然是十分赞同。他承诺,所有入驻开发区的企业,三年之内免征土地出让金,税收减半,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优惠政策。
与取得了梁永成的支持后,杨立民亲自安排,在全国十几家报纸上刊登了招标公告,声明爱民轻工有大量业务需要寻找长期的供应商,诚邀全国各地的企业前来投标。一时间,天南地北的小老板们像闻着腥味的猫儿一样,全都向蓉城扑来。
经过了连续几年的改革开放,很多人已经明白国家真的是要全力发展经济了,而且也没有出现曾今担心的那种运动出现,因此,无数的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冲进了商品经济的海洋之中。
其中有些人本身有某个方面的专业技术,也有些人虽不懂技术却擅长经营,当然,也绝对不乏除歪门邪道之外其他一无是处的废材。
杨立民的想法,就是要把这些有一技之长而且敢于闯荡的人才挖掘出来,利用爱民轻工这个孵化器,帮助他们成为未来的企业家,与爱民轻工一道,去搏击国际市场。
招标会的现场,安排在爱民轻工公司办公楼前的大空场上。赵雪和魏小梅负责对投标者进行登记,如果有其他情况,马莹会随时调配人手。
空场上搭起了几十个临时的棚屋,那是投标者向面试官陈述自身能力和设想的地方。
赵雪和魏小梅看着站在她们面前的这些人,虽然一个个踌躇满志,但大多囊中羞涩。他们身上穿着一件几十块钱的劣质西装,脚下往往踏着一双黄胶鞋
,上面满是泥点。他们的脸大多是黑黝黝的,像是刚刚从地里归来的老农。在他们填表时,毕敏看到他们手上长满了老茧,显然平日里拿货物的时间比他们握笔的时间要长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