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最得意的学生,刘伟!”刘院士一脸微笑,自豪地介绍道。
刘伟赶紧上前和大佬们逐个握手。
其中两位,他太熟悉了。
和这次南极之行息息相关。
一位是前后六次奔赴南极从事科考活动的科学家董教授。
一位是三次跟随南极科考船前往南极的气象专家朱教授。
在准备南极行的计划时,刘伟看了很多资料和论文,对前辈敬佩不已。
几位大佬对刘伟也有所耳闻。
“年轻一辈的翘楚啊!”
“老刘啊!你的运气好啊!收到这么优秀的学生!”
“小刘啊!我听老刘说,你要去南极?”
刘伟点头,直言道:“希望各位前辈能够多指点指点!”
“刘院士今天召集我们坐一起,想必也是为了你这个得意门生吧?”坐在角落里的中年男人微笑着说。
刘院士介绍到,“来!小刘,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极地研究中心的孙主任!”
“孙主任,你好!”刘伟尊称道。
“小刘,你的这个想法很大胆,但是没有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支持,不可能完成南极的科考任务。
前年雪龙号第36次南极行,船员一行100多人,专家超过五十多人。
去极地,知识和硬件设备缺一不可!”孙主任直言道。
刘伟道:“孙主任,我已经开始准备硬件设备了,不瞒你说,我买了一艘破冰船!
这次来京城,准备再去买一架直升机,作为舰载救援直升机!
人才方面,我发起了全球招募,已经有很多人报名了,其中不乏专业技术过硬的高材生和经验丰富的航海员、水手!”
“你买了一艘破冰船?”孙主任惊讶道。
不仅他惊讶,除了刘院士之外,其他在坐的大佬都露出了震惊的神情。
在他们那个年代,去一次南极需要国家砸很多钱进去。
就拿破冰船来说,国外技术封锁,自己想造一艘合适的破冰船难上加难。
但是中国的科学家们,呕心沥血数十载,逐一攻破了难关,让中国的极地考察追上了世界水平。
现在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了。
刘伟保持微笑,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