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杨贴心地过来搀扶杨。
杨笑着摸了摸小男孩的脑袋。
杨鸿文和曼蒂卡特夫妻俩穿着围裙,赶忙出来招呼。
“您怎么不知会一声呢?我好给您煮碗粥。”
杨瞅了眼夫妻俩手上的面粉,笑道:“门罗,不用这么客气,我还没老到走不到道儿的地步。”
“嗨,杨老,您就别叫我门罗了,我还是更喜欢您叫我鸿文。”
杨笑着应了一句,他已经八十多岁了,早就习惯了美国生活,名字什么的也都看开了。门罗杨也好,杨鸿文也好,都是一个人。
不过能在异国他乡,遇到本家也是一种缘分。
看到黄皮肤、黑头发,说着熟悉的汉语,叫着中文名字,总归是感到亲切和慰藉的,如果骨子里也有一样的血脉情怀,相处起来就更舒服了。
“老爷子,中午您想吃点什么吗?”
“嗯?”
“奥门回归啊!外面都在筹备着中午热闹呢!您不去看看?”杨鸿文略带激动道,“大家伙可都准备今天中午休业两小时守着呢!”
“这能看到?”
“老王家特意弄了个频道,咱们也不懂,据说外面还搭了大屏,不过邻居几个都准备中午去他店里挤挤,一起看。”
杨想了想,道一声好。
虽然他年纪大了,但这种历史时刻,亲身经历还是让人有难言的感动,两年前馥港回归,也是看得杨热泪盈眶。
溜溜达达,坚尼街上已经开始有生活的声音了。作为最勤劳的民族,这里的喧闹和美利坚有些格格不入,却又有别样的魅力。
一路走来,许多华人朝着杨打招呼,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二战老兵,尽管二战结束后杨就选择了退役,但数十年来与人为善,仍然让他在这条街区有着极高的声望。
心满意足地吃到了自己百吃不厌的咸豆腐脑,牙口不好,这是少数不用怎么咀嚼就能享用的美食。
只溜达了两圈,杨就不得不捶着腿,返回了杨氏餐馆,坐在门口喝茶。
“杨爷爷,今天能给我讲故事吗?”
“你想听什么?”
“美队!上次您讲到队长他去参加舞会,还没说完呢!”
“史蒂夫啊……”杨笑得一脸褶子,陷入回忆,“我记得那会还是他和佩吉第一次见面……”
无论哪个国家,小男孩总是崇拜英雄的,即便长大成人,男人心中也有永恒的英雄梦。
一听到杨开始讲美队的故事,餐馆门口呼啦啦围了一圈人,连杨鸿文都抽空擦手出来听两耳朵。
杨的思绪却飘向了弗吉尼亚州,也不知道这辈子剩余的时间还能不能去看一眼佩吉卡特。
我太老了,恐怕撑不到远行的时候了。
杨在心里默默叹口气,他买下了隔壁布鲁克林区罗杰斯的老宅,却等不到和史蒂夫罗杰斯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