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朝宫廷普洱茶

大鉴宝家 庾乐 1175 字 9个月前

参赛者叫靖少云,确实还读着书。他虽然不像世家子弟那样,有家族传承,但也是从小就玩古董,以至于培养出一双金睛火眼。

靖少云没有惊慌,古茶虽然是很偏门的收藏品,给人感觉会比较难鉴别,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正因为不是热门收藏品,所以造假的也就比较少。

因为这茶饼是用盒子装的,里面就再没有包装,所以靖少云不能从包装上判断这茶饼的等级。

自古到今,茶都是分等级的。

清朝和民国普洱茶的包装更是五花八门,有瓷器、陶器、紫砂器、玉器、木器、竹器、铜器、银

器、柳条、浦叶、漆器、牛皮、鲨鱼皮、纸等多种材质的包装。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包装越精美,茶品质越上乘,供应对象也越高端。

“盒子是后来才做的,原来的包装已经破坏,表面上没那么容易看出那茶饼的等级了。”有人忍不住开口道。

了解古茶的人,就知道,在清代分几大类:一是宗室亲贵,二是中央大员,三是地方大员,四是官差人等,五是致仕大臣,六是衍圣公等世族,七是出口,八是市井庶民,九是边疆牧区。

靖少云观察了二十多秒钟,才抬起头,看着温文尔雅,实则自信满满:“这是清朝宫廷普洱茶,留到今天,挺少见的。怎么来的?”

持宝人有点尴尬,并不作答,似乎有点难言之隐。

其实,这块茶饼,是祖上传下来的。根据长辈们的口传,他们家有一位祖上,是做过皇宫里的太

监,茶饼就是从宫中拿回来的。

“哦!不好意思!不说也没事,刚才我只是有点好奇。”

据靖少云所知,当时的皇家普洱只有皇室可以享用,是身份的象征。

如果没有皇族血统,别说品尝了,根本连闻一闻的机会都没有,哪怕是权倾朝野的开国功勋,或是辅助太子的三朝元老,也只在立下特别功勋的时候,或功德圆满告老还乡的时候,才偶尔能在"千叟宴"上,得到皇帝赏赐的一元皇家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