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那家人已经收拾好东西,正准备搬过来鉴定。
这时候,忽然有个中年人走过来,一眼就看中了他家的一块还没有两斤重的烂铜铁,开价很高,两百元。
那家人一听,顿时耐不住,二话不说就出手。
他们就怕到时候搬去马伟光家,被鉴定出不值钱,那么两百元就泡汤了。所以别管那么多,有钱先收入袋比较稳妥,其他都是虚的。
“什么?才两百元?蠢呀!外面来的人,能
有伟光的同学公道?稳住那人,我问问伟光的同学。”
挂了电话,村主任赶紧进屋跟陆繁说明情况。
他敢肯定,来者不是陆繁的朋友,还不到一个钟头,陆繁口中的李大哥不可能飞过来吧?都说要开两个多钟头的车。
“哦?铲地皮的人来了?”那么巧吗?
“铲地皮?”
陆繁解释:“到农村收古董叫铲地皮,也叫跑地皮。”
就不知道来者是哪一等的文物贩子,老实说,文物贩子也分三六九等。
第一等人,开着店面,当着老板,这类卖古董的,确实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做的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宗买卖。
第二等人,手里没有资金,也开不起店面,但有眼力,懂行情,最喜欢在铲地皮的人那里低价“
捡漏”,再转手卖给开古玩店的,赚些差价。
至于第三等人,通常没什么文化,对古玩也一窍不通,只能走街串巷,从老百姓手里低价收些旧货,转卖给前两种人,赚点小钱。
会跑到乡下铲地皮的,通常来说,大部分都是第三等人,对古玩一窍不通,或者是一知半解。
“开价两百元吗?看来对方很有自信呀!”一般铲地皮的,经常就是给个几十块钱。
既然如此,那人很可能是有点眼力的。也就是说,那件东西说不定真的是件宝物。
“是什么来的?都已经交易,现在反悔来不及。”陆繁不建议起冲突,毕竟买卖自由,就算打官司,人家也有道理,有法律保护。
“唉!怎么就那么急呢?我问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