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拍卖行也有点无奈。这件物品,是顾客寄拍的,并非自己拍卖行的东西,顾客要求起拍价十五万起,他们能怎么样?
“我就说过,十五万肯定是不行的。要是十万,还会有人感兴趣。”拍卖行的鉴定师对黄文斌说道。
说起来,这种铜墨盒,也是近这一两百年才兴起来的。
中国的文房用品,每一种都充满了文化方面的乐趣。流行于我国近代历史上的铜墨盒,与源远流
长的文房四宝相比,也许历史并不算长,影响也不是四海皆知;但这满载着文化情趣的文房用品,却让人有一种一见倾心的喜爱,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怀。
据说,铜墨盒兴起于嘉庆年间。
说的是嘉庆时一个秀才准备去赶考,其夫人为了让丈夫方便考试,便研了许多墨汁,装在一个梳妆用的金属盒里,为了防止外溢,又在里面铺了一层丝棉。秀才到京后,其方便的“墨盒”一下子便被读书人看中。于是,铜墨盒便应运而生,在文化圈子里流行起来。
圈内人会发现,墨盒基本上都是铜质的,极少其他材料。
可能会有人问为什么。
首先,铜结实耐用,容易携带,不必担心被轻易地碰坏,也不必担心被墨汁轻易地腐蚀。而且铜质细腻光滑,可以做成各种造型,越用越亮洁美观。
就在大家以为要流拍的时候,陆繁开口:“十六万!”
拍卖师姜宁赶紧下锤,虽然成绩不佳,可总
比流拍强。
三次落锤后,姜宁松了口气道:“恭喜这位朋友,以十六万拍得此宝。”
黄文斌等人感激,都认为是陆繁给面子,省得他们拍卖行脸上挂不住,算是卖他们拍卖行一个人情。
即便是陆繁身边的李修珉也是这么猜测的,所以没有多说什么。
陆繁心里却微微有些激动,别人没看出那件墨盒的珍贵之处,他神奇的双眼却不会看走眼,是一件宝物,起码不是十多万就能拿到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