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祖训。”陆繁开口道。
胡硕看向自己老子:“我们家的呢?”
胡叔瞪了一眼过去:“你祖上几十代人,都是农民,哪来的祖训?”
没有那么高级的东西,总不能留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吧?
祖训那种玩意,都是大家族,名门望族才有的。最起码,祖上是有点文化,才能弄出那样的东西呀!
耕田种地,一辈子就想着怎么多丰收一旦谷子,怎么不让家里人挨饿,谁还有精力去顾什么祖训?
“这把锁应该也是古董吧?”胡硕转头又问。
“清朝的物件,算是古董。不过,艺术性不高,价值也就比较低,具体值多少钱,我不是太清楚。古董锁我也很少听说谁会收藏。”陆繁说道。
其实,古锁的历史还是蛮悠久的,也有这方面的文化。
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朝,是簧片结构锁。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
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古锁,虽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异,其奥妙之外,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可谓五花八门,稀奇古怪。
钥匙孔的形状,分别为“一”、“上”、“工”、“古、”“尚、”“吉”、“喜”、“寿”等字。这些钥匙孔,还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
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寿诞喜庆,用“寿”、“喜”字孔锁,将相帝王则另有区别,不得僭越乱来,否则视为违反王法。
眼前的这种密码锁,就例外,毕竟没有锁孔的。
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箱子内,胡硕等人比陆繁这个当事人还要好奇,箱子里到底有什么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