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买古玉不如买新玉

大鉴宝家 庾乐 1191 字 9个月前

中国人对玉的特殊喜好自古有之,古人云,石之美者为玉。也曾有人形象的比喻,玉是大地的舍利。

在古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彼德焉。而玉的温润色泽象征仁慈,坚硬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民间相信玉能护身、驱邪,代表着正气和灵性。对于古玉,可以工精、质优、色巧、形奇为标准进行收藏。

一般说来,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玉材、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细;而旧玉的鉴定,则要识别玉器的制作时代、历史上的作用和占有者的身份等等。古玉一般刀法比较精美,纹饰比较古朴,鉴赏古玉,更应重视的是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他轻轻一笑,继续道:“古玉有包浆,这块玉并不存在包浆。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是快新玉,我真正看上的,是玉质,以及雕工。”

古玉包浆指的是传世古玉由于经过人的长期盘玩,久而久之,人的精气所凝聚,玉的表面会包有一层温润光泽的油脂,俗称"包浆"。

其实,那么多的古玩物件,几乎都是存在包浆的。

如果说"沁色"是鉴别出土古玉的主要标志,那么"包浆"则是鉴别传世古玉的重要依据。

众所周知,传世古玉由于经过人的长期盘玩,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层保护膜差不多的东西,也就是包浆。

与此同时,人的精神气血又会渗入玉的纹理,使玉的表面布满血丝,状如牛毛,若隐若现,俗称"牛毛纹"。这种包浆和牛毛纹便是我们鉴别传世古玉的两大要素。

“古玉造假太多,我比较少玩,宁愿买新玉。”李修珉接着和陆繁说道。

古玉断代吃不准,这种专业知识只可能极少数人掌握,俗称掌眼的,也就是博物馆几个玉器专家

能够把握。常人连真品都未把玩,不可能辨别真伪。因此,在收藏界就有买古玉不如买新玉一说。

吃不准新老美玉,干脆就买新的,再说新的总比旧的便宜,这是大多数收藏者的玩玉观。即使新玉,只要工艺精湛,玉料上乘,仍然大有收藏价值,市面上那些高仿的玉器仍然受到收藏家的钟爱。

陆繁放佛没有听见李修珉说话,没在意他说什么,自顾拿起那块玉雕,对着光线一照,感慨道:“做得真是逼真。”

“啊!你说什么?”李修珉脸色一变。

从陆繁的话语来看,似乎断定他那块玉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