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了乾清宫的诸葛忘我上了观星台,下观星台之后,或许是侍奉在皇帝身边久了与皇帝心照不宣,竟然也是去了诸葛家祖祠。
祖祠里面供奉着那人。
羽扇纶巾,未出茅庐分三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今日乾清宫内,他本可不说杨当国上青龙山有三清祖师降鬼子临世天下大乱之事,陪在皇帝身边多年,他知道皇帝的多疑,就算后来解释了龙虎山师尊批为天下大乱鬼子临时,诸葛忘我也知道,那前八个字也定然成为皇帝的心病。
师尊选了杨当国。
他便让皇帝防备杨当国。
诸葛忘我叹气道:“师尊,龙虎山要的是掌控天下,而我诸葛忘我要的却是为祖先正名,天下人总喜那诸葛孔明对比刘伯温,无数人批解诸葛亮只能三分天下刘伯温却能一统江山。谁又知道祖上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逆天而行,那刘伯温只是顺应天时?”
语罢,他看着诸葛孔明遗像道:“我诸葛忘我,也明知不可为而为。”
——若是以前让杨当国练刀,他定然不肯,不是不敢兴趣,而是他知道,杨家之诅咒乃是玄学之人造就,他要的是解救杨家,但是杨家风水自己并无根骨学习,那些道士又要杀自己,又见到了那些道士对六爷的惧怕之后,他决定练刀。
青龙山的杀身之劫更让杨当国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人在乎一个弱者的死活。
求人不如求己,想要救杨家,只有自己足够强大。
无论是学玄学也好,练刀也罢,自己都要做到最好。
所以杨当国练刀之坚韧,让弯背老六都侧目相看,杨延昭每每来探视看着遍体鳞伤的杨当国都分外心疼,心疼之外也是欣慰,看到练刀的杨当国,他感觉他明白为什么从不收徒的六爷会收下这个孩子。
因为杨当国和六爷一样,心有执念。
有执念也有怨念滔天。
但凡抱着不成功便成仁之人多半都会成功。
圣旨到杨家的时候,杨延昭看的出来这个孩子的兴奋,他也是发自心底的为这个孩子高兴,杨当国稚嫩的肩膀上承受着远超于这个年纪孩子所要承受的一切,家族荣光或多或少能让这个孩子轻松一点。
这一日,杨延昭陪着六爷钓鱼。
杨当国在湖中耍大刀。
寒冬腊月天。
他要在水中不能激起一丝涟漪。
还要用刀把六爷丢进去的那一条独眼金鱼劈为两半。
杨当国已经在湖中两个月了。
杨延昭虽然心疼杨当国,却不曾对六爷说半句好话,因为他知道要想达到六爷之成就,杨当国必须如此。
就在此时,杨延昭忽然发现六爷收紧了鱼线,看着湖对岸的两个人,一人一身贵气扑面,而另一人满头银丝,满身阴冷之气。
六爷收起鱼线,眯着眼道:“让当国出来。”
杨延昭感觉到了六爷的凝重,叫杨当国出湖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