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如是明白该怎么做。”杨如是站了起来,朝着刘氏行礼道。
——再一次苏醒的杨如是,乃至整个杨家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行动,这一年江南水灾,杨家家主杨如是捐给朝廷白银万两赈灾,之后杨家拿出钱粮修洛阳古路,在各地兴办学堂,于洛阳城内设上粥棚,无偿为无家可归无饭可吃的灾民们提供吃食,这种种善举不禁让洛阳人铭记,更让朝廷褒奖,在知道杨如是是杨奉贤的后代之后,特准他进京入朝为官,但是遭到杨如是婉拒,说他杨如是不是不肯报效朝廷而是身患绝症时日无多,只求能在这里落叶归根。
因此朝廷并无怪罪,河南巡抚还亲自题字“仁义传承”四字赠予杨家。
杨奉贤洛阳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百姓。
杨如是为富却仁义更是救民于危难之中,所以这仁义传承四字,洛阳人认。
自此,再无人说杨如是的笑话,此等风骨之人,哪怕真为废人又如何?
与此同时,杨家关闭了在外地的店铺生意,洛阳的生意也大大的收缩,杨如是似乎真的病入膏肓无心经营,慢慢的,杨家不再是洛阳第一大户。
但是论声望,杨家在洛阳无人能及。
父子两代,皆有善名,更得仁义传承四字,但是上天似乎无眼,好运并未眷顾杨家,三年后,杨家两位小公子甲第登科病重,京城来的御医都束手无策。
该来的,总归是要来。
这是杨家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