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陛下,剧本就不改了吧? 卫氏……

卫氏侧着身子瞥了他一眼,“你想干就干呗,跟我说什么?”

傅河陪笑道:“这不是需要点资金支持,需要太太示下嘛。”

对,原因就是这么现实。

谁掌控了家里的经济命脉,谁也就掌握了最大的话语权。

傅河整日蹲在家里种蘑菇,性子又比较沉闷温吞,需要的交际几近于无。

因此,他每个月二十两的月钱,从来没有用完过,手里也算是有点私房。

但他早就问过大哥傅江了,收集八卦也是一样烧钱的爱好。

就他那点私房和月钱,不过是杯水车薪。

他只能找老婆审批资金了。

见他如此谄媚,又是陪小心,又是给自己揉肩捏背的,卫氏“扑哧”一笑。

“好了,好了。年轻时木头疙瘩似的人,老了老了,还学会花活了。”

卫氏沉吟了片刻,“以后你的月钱,就加到五十两吧。”

五十两在京城不算什么,但在山东那地界,足够傅河瞎折腾了。

她之所以肯出这五十两银子,不过是怕傅河整天没事干,把自己给歇废了。

申请到了资金,傅河大喜过望,对妻子也越发殷勤。

等到第二日一早,两口子洗漱过后,就去了堂屋,傅栓和石琳已经等着了。

看着一对衣着鲜艳的少年男女,男的俊女的俏,卫氏只觉十分养眼。

等石琳敬老茶,卫氏就把早准备好的整套羊脂玉头面赐了下去。

“好孩子,快起来吧。”卫氏笑眯眯地说。

石琳红着脸起身,微微垂头站在丈夫身侧。

“真是个标志孩子,让人看着心里就欢喜。”卫氏拉着儿媳的手,照例夸赞了一番。

又体贴她是新婚,身上难免不好受,赶紧赐了坐。

石琳坐下之后,就有小丫头奉了茶。她揭开盖子一看,竟然是红枣桂圆茶,就知道是婆婆有心,不由暗暗感念。

卫氏道:“日后我和你们爹要长居山东,家里只有你们两口子,有事可要商量着来,”

傅栓忙应了,“娘您放心,我们不会拌嘴的。”

石琳也细声细气地表达了夫妻和睦之意。

卫氏横了儿子一眼,“琳儿我是不担心,就是你这头倔驴,日后可要收敛些脾气。”

面对母亲的训诫,傅栓自然不敢反驳,唯唯诺诺地应了。

等转过头面对石琳时,卫氏再次和颜悦色,“若是有了难处,你也不要怕,直接去找你大伯母和三婶子就是了。

她们两个都是心里有成算的人,比我有本事,又护短,不会让你在外面吃亏的。”

交代完了这些,又让石琳平日里多照顾小姑子玉莲,还有没成婚的兄弟傅玉。

“他们俩年纪小,难免有不周全的地方。你若是碰上了,千万帮着周全一二。”

说到这里,她又特意叮嘱道:“你那小兄弟的未来媳妇,是国子监李司业的爱女。

你们都是在京城圈子里的,日后出门交际时难免遇上,彼此间也可照应一二。”

卫氏絮絮叨叨地交代了许多,几乎是把自己能想到的都说了。

石琳一一应着,心里觉得有点古怪:这怎么跟交代后事一样?

直到三日之后,公婆带着小妹玉桂要回山东了,石琳才恍然大悟:这是急着要走,怕我们年轻人不知事呀。

但这会儿她自然是不知道卫氏的打算的。

把能想到的都交代完之后,一家四口就坐着软轿去了侯府,领着石琳正式拜见家里的长辈。

玉桂小姑娘因着昨天晚上没熬住,错过了闹洞房的机会,正自懊恼不已呢,就听人通报,说是二老爷两口和九爷九奶奶来了。

随着朱氏的一声“快请”,玉桂立刻端正了神色,乖乖跟在姐姐玉莲身边,想要给新嫂子留下一个好印象。

随着杂踏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傅河、卫氏、傅栓和石琳两前两后走了进来。

傅玉衡领着两个妹妹上前,给二叔、二婶请安,请两位长辈上座之后,才轮到新人行礼。

朱氏和连氏都是好说话的,喝了茶送上见面礼,就是认可了这个新媳妇了。

然后又为石琳介绍了徒南薰这个嫂子、玉莲玉桂这两个小姑子。

至于小叔子傅玉,今年就是乡试之年,他如今正被准岳父压着复习呢,请假是不可能请假的。

反正傅栓成婚之后依然住在京城,日后想见,有的是机会,不必急于一时。

不过,虽然傅玉人没到场,石琳却依然为他准备了见面礼——一块儿石翰林珍藏的古砚,送给读书人总不会出错。

给两个小姑子的,分别是一对玉镯和一对金簪。

石家是清贵人家,石琳的嫁妆里古籍字画颇多,钱财就不是那么丰厚了。

不过如今的傅家,最不在乎的也就是钱财了。

玉莲笑着接过玉镯,直接就戴在了手上,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喜爱。

玉桂小姑娘活泼嘴甜,磨着石琳亲手把一对小女孩用的金簪给她插在发髻上,嘴里九嫂长九嫂短的,不多时就把石琳的心给喊化了。

“我要跟九嫂坐一块儿。”她也不会玉莲身边了,直接就在石琳隔壁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