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三摊摊手,“这一锅鲜嫩多汁的排骨,谁也不愿意流口水,眼睁睁看别人吃。就算我没有能力掺和进一脚,可我当着你实话实说,在将来的某天,说不定我也是寻找房地产产业链的一环,在建材、建筑、装修等等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因为正如我说的,这是一次康波,搭载这趟东风的人,是有机会,不,是很大机会跨过阶层的门槛,往上跃。”
“呵呵。”
徐汗青苦笑一声,连连摇头:“看来不是你们坏啦,而是老头子我食古不化,眼光不行喽。”
“也许您的境界,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能够匹敌的。”
离三如实道:“作为一个商人,逐利才是他们终极目的。而摆在目前的现实是,从事房地产或与之相关的行当是当前最有钱途,这个‘qian’是金钱的钱。”
徐汗青冷笑几声:“呵呵,这个钱的确好赚啊,拿掉土地的40%,建安的50%(房地产投资主要有土地购置和建安支出两块大头),还有10%的税费,再加上一些权钱交易的费用,然后呢偷工减料、偷税漏税、私改规划、层层转包,利益能有20%-30%,的确好赚啊,所以你呢,也趋之若鹜想赚这个热钱?”
“不,大爷,您误会了。我说进房地产这个行当,可不一定得按这套潜规则办。”
离三从板凳上站起来,遥指向自己工地的方向,“就像军阀里同样有爱国的将领,在地产里总有一股清流。”
徐汗青笑他的天真:“清流?哼,这么浑的水里,就算你洁身自好,照旧慢慢地会同流合污的。”
“不,不会,我要做,便不做只盖楼的。”
“那你做什么?”
离三张开双臂,畅想道:“可以的话,我还想搞管楼,精致物业、精细服务兼精美宅邸。”
徐汗青眼前一亮,嘴上却撇了撇,故意道:“傻小子,没到睡觉呢做什么美梦,忘了这会儿正调控嘛!”
“这些都是暂时的。您应该知道,即便宏观调控严格地管控着房价,禁止土地非法出让交易,禁止违规违法批地批建,但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总归会在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一头保持平衡,形成一紧一松,不可能始终是双紧的状态,这样不利于国家经济运行发展,会伤害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
离三信誓旦旦道:“所以调控从长远来看非但效果有限,而且会起反作用,推波助澜。只要卡住脖子的手稍稍一放松,房价就会释放出成倍的上涨,就像弹簧压到了一定程度会出现反弹似的。”
徐汗青板着的面孔有些松动,稍微和善了一些,但仍哼了一口气,感慨道:“那不还是看政府对这方面的调控缺乏经验,又怯于使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经济招惹非议。”
“您说的有道理。现在的正常倾向,是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主张的‘有效需求’管理,侧重在需求端,即抑制消费者的购房预期、投资动机所造成的投机行为,而在供给端上,虽然也采取了土地、货币等政策措施,但没有结合市场手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平衡中低高供给输出体系,这依旧为宏观调控效应消减之后造成极大的隐患。”
“而且,从目前国内的投资消费形势来看,往是投资冷时,消费更冷,投资热时,消费偏冷,当年前总理之所以对住房制度进行改革,想必这一点您一定明白。”
“唉,这都是有历史原因的,是制度成本。”
徐汗青的脸色渐渐转好,他点点头坐回藤摇椅,把收音机彻底一关。
“房改最关键的一步,是前总理定的调子。可谁知道,前总理当时的担子有多重!刚赴任的时候就面临‘三角债’,收拾好一堆烂摊子以后又必须在他一任上把先前积攒的疑难杂症理出头绪整出病因,挨个治,又要为下面开一个好头,找到一条能为后世扬弃的道路。”
“他难啊,又流年不利,巧赶上了金融危机,恰恰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自己也不好受,两大过剩(林毅夫教授提出90年代末出现了资本过剩、产能过剩),三大赤字(93-94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外汇、财政、金融三大赤字),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老的老,小的小,根本带不动车跑,对岸分裂分子又猖狂抛出‘两国论’,关系紧张,国内又贪腐不断,民怨沸腾,中央领导们都很困难,但依旧咬着牙挺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