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连胜

自从莱茵河遇阻,华伦斯坦得知腓特烈五世军中有一部分精锐,这次战役一直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然而从交火伊始,想象中的精锐一直没有出现。

虽然敌军似乎换了统帅,平均的战斗力有所提高,却还在自己预料之内。奥地利大军紧抓住兵员数量和士气优势,稳扎稳打,顺利地取得了意料之中的胜利。

不过敌人的精锐一直是个不确定因素,所以华伦斯坦把新组建的最精锐的掷弹营一直捏在手里做预备队,没有参战,等的就是这一刻。

不过……现在大局已定,你这精锐才出战,还有什么意义呢?

华伦斯坦走出大帐观战,一边走一边随口吩咐,“让周围的部队停止打扫战场,向敌军靠拢。另外,调炮兵参战。”

几个传令兵应命而去,很快马蹄声传向战场各处。

炮兵在这个年代很精贵,是战略性武器。在瑞典参战前,欧洲诸国的炮兵数量都不多。华伦斯坦3万大军,不过有24门大炮而已,而且型号不一,从6磅到24磅的都有。

现在战役基本结束,炮兵都准备班师回朝的事情了,没想到又得到了出战的命令。

华伦斯坦沉着缓慢地走出大帐,一边走一边整理着军服。

和蒂利伯爵崇尚“简单的武器,朴素的士兵”不同,华伦斯坦很重视军队的仪表和各个兵种的配合,是把战争当成“精美的艺术”的大师级人物。

历史上对华伦斯坦的评价和瑞典的古斯塔夫陛下齐名,是火枪时代顶级的战略战术大师。

斥候跟在华伦斯坦身后,继续详细汇报作战过程,听闻敌军是全火器部队,采用了一种新式的线式战术,而且能把刺刀按在火枪上之后,华伦斯坦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

早就有传闻瑞典人正在训练新式的战法,但效果如何谁也不知道。敌军的统帅既然是瑞典的公爵,想必这些部队就是瑞典统帅训练出的新式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