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爷爷你可真有眼光!”
刘伊伊失笑,等所有人都坐下之后,她站起来,准备动手,“这佛跳墙啊,我从昨天就开始准备了,我也是第一次做,也不知道味道怎么样,穆爷爷你可不能嫌弃!”
刘伊伊一边打开盖子,众人闻到香味眼里都露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看着刘伊伊白嫩纤细的手指轻轻转动上面的盖子,然后一股香味扑面而来,然后他们的视线停顿在刘伊伊的手上,都在期待着她手下面的佛跳墙,谁知这个时候刘伊伊开始给她们将佛跳墙的来源与传说,更是激起了他们心中的好奇心!
这佛跳墙在民间有两种传说。
其一是有关前朝时期的一个传说,前朝中期,福州官钱局的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席间有道叫做“福寿全”的菜、是用鸡、鸭、羊肘、猪蹄、排骨、鸽蛋等以慢火煨制成的。周莲吃后很满意。回家后即命厨师郑春发依法仿制在原菜基础上,减少了肉类用量,又加入了多种海鲜,使成菜内容更加丰富,鲜美可口。后来,郑离开布政使衙门,到福州东街上开了一家“三友斋”菜馆,在一次文人聚会的筵席上送上此菜。文人们品后纷纷叫好,有人即席赋诗日:“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从此,这道菜就叫做“佛跳墙”。
其二是发明此菜者乃一帮要饭的乞丐。这些乞丐拎着破瓦罐,每天到处要饭,把饭铺里各种残羹剩饭全集在一起。据说有一天,有一位饭铺老板出门,偶然闻到街头有一缕奇香飘来,遁香而发现破瓦罐中剩酒与各种剩菜倒在一起。这位老板因此而得启悟,回店以各种原料杂烩于一往,配之以酒,创造了佛跳墙。
由于“佛跳墙”是把几十种原料煨于一坛,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吃起来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各料互为渗透,味中有味。
佛跳墙在煨制过程中几乎没有香味冒出,反而在煨成开坛之时,只需略略掀开荷叶,便有酒香扑鼻,直入心脾。盛出来汤浓色褐,却厚而不腻。食时酒香与各种香气混合,香飘四座,烂而不腐,口味无穷。
当然民间更相信是前朝官员的哪一种说法,对于一些吃客来说,能够品尝一次佛跳墙,那绝对是能够三天三夜不吃不喝足以。实在是佛跳墙的味道人间绝味,只可惜想要制作一道佛跳墙除了材料难寻,还需要以为掌握火候的精准厨师,否则都是白瞎,甚至是浪费了上好食材!
刘伊伊连续盛了四碗佛跳墙,分别将佛跳墙递给了最年长的长辈,然后分给了爸爸妈妈和穆叔叔吴阿姨,最后才轮到坐上眼馋不已的哥哥姐姐们!
穆志国接到佛跳墙之后还不等它凉下去,立马端起来就开始使用,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充斥着他的全身,穆志国等不及说什么立马三下五除二的将碗中所有的佛跳墙全部吃的一干二净,然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伊伊,你这手艺绝了,不比那些所谓的御厨差,甚至更胜一筹!”
穆志国竖起大拇指,说话间仍旧不忘记往嘴里塞东西,旁边的王华无奈一笑,“你这老家伙,你又吃过御厨的饭菜!”
“不过咱伊伊的手艺确实独一无二,不论是这艳冠群芳的佛跳墙,还是其余菜品,绝对是一级水准,就是老领导的伙食怕也没有这么美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