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捡了个娃儿

钱如意那颗本来就容易柔软的心啊,哪里受得了这个。心道,就算那娃子是妖怪变得,她也得给他背到山下去。

可问题又来了,钱如意这时候,背着一个方全生就已经举步维艰了,要是再加一个,她真的不敢想象。她只好哄方全生:“全生啊,奶的乖孙。你都已经在奶的背上好半天了,下来走一走好不好?”

“我饿……”

“等到了山下,咱们就有好吃的了。”

方全生和钱如意不熟,因此不敢十分的任性。闻言虽然不愿意,但还是从钱如意背上滑下来。钱如意将那叫做文文的娃子背起来,嘱咐自己的孙儿牵着自己的衣角,而后顺着采茶人踩出来的小路,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山下走。

走了片刻,方全生又累又饿,说什么也不走了。钱如意无奈,只好寻个背风的地方,将两个娃子搂在怀里歇脚。她实在累极了,才一坐下,就沉沉睡去。

正睡着,忽然脸上落下水珠儿来。睁开眼一看,天色已经蒙蒙亮。清晨的茶山笼罩在一片烟雨朦胧之中。要是吃饱喝足,这样的景致说不得别有情调。可钱如意这会儿又累又饿。要不是她还搂着两个孩子,她一准儿先哭一会儿再说。

想起孩子,她低头看了看。俩娃儿在她怀中睡梦正酣。可见这两个小家伙儿都疲惫极了。

钱如意这才有机会好好看一看昨夜捡到的孩子。那孩子身上穿着缎子的衣裳,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也不知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娃子,深更半夜的竟然会独自跑到荒山野岭里来。

她也没有余力多想其他,这时口中焦渴,喉咙里仿佛烧着一把火。头顶上就是郁郁葱葱的茶树。蒙蒙细雨落在茶树的枝叶上,凝结成晶莹水珠。

钱如意就抬起头,舔舐茶叶上的水珠解渴。又抓了一把青茶叶来吃。空荡荡的肚子里有了东西,人的精神就渐渐回归。虽然只是一些青茶叶,那也比饿着肚子要强的多。

钱如意叫醒两个娃子。

虽然南地气候温暖,但是这样淋着雨睡着,也是不行的。

两个孩子醒来,顿时便都哭闹起来。没有别的,就一个字。饿。

钱如意无法,只好让他们蹲在茂密的茶树下避雨,自己站起身来,拖着浑身酸疼的身体,看看这茶山上有没有可以果腹的东西。

天不绝人之路。她没走多远,就在一丛茶树下发现了一片被菌子顶起的松软泥土。钱如意将那菌子扒出来,认得那是鸡枞。生的也能吃,至少没毒。

一窝鸡枞也有十几只,又正是鲜嫩的时候。钱如意将那鸡枞尽数跑出,抱在怀中走了回来。只见两个孩子又相互搂抱着,缩成一团,沉睡了过去。

钱如意只好再次将他们唤醒,一人给了一个鸡枞啃着。

人饿了,吃茶树叶子都觉得美味。更别说鲜嫩的菌子了。

才吃完菌子,俩娃子又喊冷。能不冷吗?衣服都淋湿了。

可是,钱如意有什么办法。这个地方出了茶树还是茶树,一望无际看不到边。想要不冷,只能活动起来,走着下山。

不要小看三四岁的小娃子,他们要是乖顺了,走起路来,钱如意是追不上的。

就这样,走走停停,哄哄骂骂。钱如意带着两个小娃子,终于走下了山。站在山脚下便能看见不远处的村庄。钱如意这才松了一口气。问那叫做文文的娃子,哪个是他家。那娃子看了一圈:“都不是。”

钱如意无奈,正说进村去问一问,顺便讨些饭食来。这时雨已经停了,就见三三两两的村民们,背着背篓出村而来。看见便有村民上来问询:“你是谁?怎么在我们村哟?”

“啥?”钱如意没听懂。这地方的方言太重了。

却听那自称文文的小朋友嘴里叽里呱啦一阵。

村民里一个壮年的妇人顿时就向远处一个孩子喊了一声。

反正钱如意是不知道她们说了什么的,只能干瞪眼看着。

不一会儿,一群孩子拥簇着一个赤脚的老者走了出来,指着钱如意又是一阵叽里呱啦。

那老者看看钱如意,又看看那两个孩子。向钱如意做个请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