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都不学

不过这些微的小事,根本不算什么。

胡大郎想要站起身来,却忽然向前一栽,差点儿重新跌坐回宝座之上。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钱如意大惊,下意识的身后将他拽住,但是钱如意身材矮小,力气也不大。如何能拉扯得动身高马大的胡大郎呢?

胡大郎摆手,示意她松开。

钱如意只好松开手,望着他道:“皇上累了么?”

胡大郎叹息一声:“我还真的累了。”说着拍了拍胸口:“心累。”

钱如意这才发现,不知何时,胡大郎的眼角爬上了皱纹,鬓间泛起了银丝。虽然他还是那个风华绝代的男子,但是很明显,已经到了美人迟暮之时了。

胡大郎在宝座上舒缓了片刻,这才用手扶着膝盖,艰难的站了起来:“陪我走走吧,权当坐久了,散个步。咱们两个还没有像正常人一样,散过步呢。”

钱如意点头,跟在胡大郎身后。

两人在前头走着,后头跟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先是宫女、侍卫,之后是皇子、皇孙,再后来是朝中大臣。

胡大郎站住脚步,示意钱如意回头,只见那队伍长长的,根本看不见尽头。

胡大郎道:“你可是给我找了好差事啊。我这半生,都消磨在这些个人身上了。”

钱如意躬身道:“陛下是千古明君。”

“你也不用拍我的马屁,我也用不着。眼下我有两件挠头的事情。一个是……”他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指了指那厄长的队伍中的一抹明黄身影,那是已经三十岁的太子:“我的本意,那小子还太稚嫩了些,想着让他再多历练几年。也不枉我这些年的呕心沥血。可是很显然,那后浪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把我这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钱如意知道,昨夜宫中必然有事,但她却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因此也不便多言。

胡大郎显然也没打算和钱如意说昨夜的变故。因此也并不多言,只是望向钱如意道:“你自来主意多,为人又十分的懂分寸,所以,我想听你一言。”

钱如意道:“这等君国大事,我又去哪里知道呢。不过,我倒是知道两个典故。”

“你说,我听着。”胡大郎大约是真的疲惫,就要找个地方坐下。跟随着他的太监见状,连忙取了一个软垫,给他垫在旁边的石头上。

胡大郎坐下,抬头望向钱如意,等着听她的典故。

钱如意道:“这头一个典故,讲有位老爷子,一生勤勉,创出偌大的家业。膝下儿男也个个文成武就,十分了得。可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儿子们为了争夺家主之位,相互攻讦,不知生出多少手足相残的惨事来。

另一位老爷子,也是有着偌大的家业。膝下更不知有多少儿女。但他一早就放手,去做老太爷去了。”

胡大郎道:“那你觉得,朕应该向那位老爷子学习?”

钱如意道:“那两位老爷子都是了不得的人物,一位是千古一帝,另一位也是盛世之主。皇上无论学习哪个,都是圣明君主。”

胡大郎忽然笑道:“你呀,也不是以前的你了。如今也学会打马虎眼了。我偏偏就那个都不学,只做我自己的道理。”

钱如意笑了笑了,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胡大郎忽而又蹙起了眉头:“还有一件事,在朕心头压了很久了。只是一向没有头绪,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钱如意躬身道:“皇上但请将来,民妇洗耳恭听。设或有可以建议之处,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胡大郎道:“自我大业开国以来,丰功伟绩者不计其数,到了后来竟然都日渐凋零了。朕每每思起此事,心中感慨之余便是无尽的伤感。”

钱如意听见这话,便知胡大郎是真的老了。若非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是不会有这般的伤春悲秋的。

不过,胡大郎说的也对。无数英雄被埋没荒丘,是英雄之痛,也是大业国体生民之痛。她想了想道:“我忽然又想起一个典故来。

昔日有一出所在,唤作凌烟阁。但凡为国为民,立下丰功伟绩者,莫不在此凌烟阁中有一席之地。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身后更是受万民千百世的供奉。

他们的生平,更是万民效尤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