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县令剿匪还不行。经略司是边地军政一手抓的衙门,也要有所动作啊。而且,老贤王和老太妃还在这里呢,戍卫也很重要。
但是,话又说回来。卫善来到金山县,一应事宜都是老贤王坐在他脑袋上,逼着他才做的。如今,他手中没有一兵一卒,想要剿匪拿屁去剿。
怎么办?
陆子峰不是说过,玉匣关屯兵三十万。这件事,不但陆子峰知道,玉匣关内的老百姓都知道。就看卫善肯不肯去借了。
可话又说回来。兵就是权,借兵就是借权。卫善只要不是个傻子,都不能愿意去。
玉匣关的周正,当年可是带着一群七零八落的叫花子兵,打下的如今的局面。他可不是吃素的菩萨,而是夺命的阎罗。去他手里借权,不亚于虎口拔牙。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卫善如果还想在现如今的位置上混下去,借兵这件事,他不去也得去。
不管怎么样吧,卫善都往玉匣关借兵去了。
至于卫善在这中间怎么操作的。钱如意和玉匣关内翘首以待的老百姓们一样,都不知道。大家只知道,这兵还真让卫善给借回来了。而且借的还不少。足足三万大军呢。
这下,至少金山县周边的老百姓晚上都能睡着了。
不过,陆子峰睡不着了。
随同这三万大军来的,还有一个经略司新上任的副经略使。这下,再次证明的经略司的权力之大,简直一人下,万人之上。除了正堂主事官以外,其余的下属官员能自行任请。这可是不得了的权利。朝廷任请个新官员都还要各种斟酌考量。而在经略司,只要经略使一句话就行。
长此以往,倘若经略使这个位子在仁人志士手里还好,万一落入奸臣佞贼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眼下的形势就有些不妙。那副使手握三万人马而来,权势极大。卫善又是个畏首畏尾,不中用的。可以遇见如果不干预,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头。
陆子峰是即愁近忧,又愁远虑。愁得他茶不思饭不想,就差乘风而去了。
陆子峰睡不着,钱如意能睡吗?
自然也是睡不着的。她一个内宅妇人,又没别的本事。发愁起来能干什么?去找老太妃呗。
有老太妃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老贤王。老太妃知道了,老贤王也就知道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陆子峰就算再有先见之明,他如今的身份只是经略司里一个吏薄。别说操朝廷的闲心了,就算是剿匪,轮八圈都轮不到他靠前。这就是所谓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不想谋啊,是够不着谋,你能奈何?
钱如意找老太妃诉苦,老贤王就在一旁闭目养神。忽然想起什么,睁开眼来。又自己沉吟了半响,倒了回去,接着闭目养神。
老太妃见状,责怪道:“你这是做什么,一惊一乍的?”
老贤王悠然开口:“我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能有什么事情?”
这老俩时不时的斗斗嘴,钱如意都习惯了。所以并没有将老贤王的话放在心上。
她又在老太妃这里坐了一会儿,才说要走。老贤王忽然道:“丫头,你去叫笨笨来和我玩儿。我新得了一个蝈蝈笼子。”
钱如意应了,便走了出来。寻找了笨笨,才说让他去找老贤王。笨笨抬头唤了一声:“太爷爷。”
钱如意转身,才发现老贤王跟着她走了出来。这时她察觉到老贤王是真的有事。
老贤王从随从手里拿过一个精巧的蝈蝈笼子,递给笨笨:“喜不喜欢啊?”
笨笨自然高兴的合不拢嘴:“喜欢。”
老贤王指了指外头:“那咱们一起去外头逮蝈蝈去,逮着了,带给你太妃奶奶玩儿好不好?”
“好……”笨笨率先就跑了出去。
老贤王吩咐自己的那些随从:“快跟上些。”这种事常有。老贤王毕竟上了年纪的,腿脚不能和小孩儿比。经常是笨笨前头跑了,他让随从跟上去照顾孩子。
反正小孩子也跑不了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