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8章 ‘恋家’二字的强大

北颂 圣诞稻草人 3565 字 8个月前

赵祯的儿孙更不敢在一群对赵祯忠心耿耿的忠臣良将面前,做出什么忤逆不孝之举。

如此一来,渡赵祯出家,便有机会让神权凌驾于君权之上。

所以,渡赵祯出家,收益大的惊人。

反倒是渡寇季出家,没有多少收益。

寇季如今虽然位高权重,在大宋的影响力颇高。

可他终究不是大宋第一人。

一旦离开了中枢,朝野上下的文武很有可能在极短的一个时间忘了他。

此外,赵祯会不会因为他,放弃针对出家人,谁也说不准。

寇季一旦出家,赵祯继续针对出家人的可能性,高达九成九。

所以,渡寇季出家的收益,远远没有渡赵祯出家大。

何仙姑乃是一个民间公认的活神仙。

也是一个才貌双绝的奇女子。

如此人物舍弃了一生出手一搏,自然会选择收益最大的那个。

她通过吕夷简,将自己的才貌穿入赵祯耳中,便是明证。

她若是对赵祯无意,就不可能在吕夷简面前过多表现,吕夷简也不可能在赵祯面前提到她。

但此事,仅仅是寇季的推测,暂时还没有什么让人信服的明证。

赵祯又一门心思的认定,何仙姑是冲着寇季来的。

寇季也就没有将自己的推测告诉赵祯。

赵祯觉得何仙姑是冲着寇季来的以后,顿时对何仙姑失去了兴趣。

女人而已,他又不缺。

再过两年,又是新一轮的采女入宫的时候。

到时候后宫里的嫔妃,又会得到一次补充。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很有可能会被补全。

其中才貌双全的嫔妃,比比皆是。

他没有理由为了一棵树,放弃一片森林。

倒是寇季,从入汴京城到现在,十数年了,就娶了向嫣一个。

在汴京城,乃至整个大宋,就是一朵奇葩。

朝野上下的贵妇人们,都觉得寇季是一个好男人。

朝野上下的官员们,则觉得寇季是一个怪胎。

在朝野上下的文武官员都妻妾成群的时候,你寇季一个人守着一个女人,可不就是一个怪胎吗?

赵祯觉得,寇季一辈子守着一个女人,太过委屈。

他觉得寇季是他的兄长,就该妻妾成群,享尽齐人之福。

不仅如此,汴京城,乃至整个大宋的人都觉得,以寇季的身份地位,就该妻妾成群,享尽齐人之福。

以前的那些庸脂俗粉,寇季或许看不上。

可何仙姑明显不是什么庸脂俗粉,而是一个难得的奇女子。

如此女子,寇季应该看得上。

一念至此。

赵祯轻笑道:“那何仙姑要渡四哥出世,四哥也可以渡她入世。朕相信那何仙姑不是四哥的对手。”

寇季闻言,略微一愣了一下。

思量了一下以后,猜到了赵祯几分心思。

嘴角略微抽搐了一下。

赵祯也不知道怎么了,十分热衷于往他府上塞女子。

从赵祯亲政至今,前前后后已经往寇府赐了近百才貌绝佳的女子了。

寇季越是不纳妾,他赐的就越起劲。

寇季觉得赵祯就是存心跟他在作对。

为了避免赵祯脑子一热再给他赐女子,寇季赶忙转移话题道:“官家,何仙姑的事情暂且不论。只要我们君臣不搭理她,她纵然有通天的手段,也无济于事。

眼下我们君臣更需要关注的是陕西府的事情。”

赵祯听到了寇季谈论起了正事,便正经了起来,“范仲淹三日前派人送奏疏给朕,告诉朕,他已经和庞籍到了陕西府。

经过了短暂的了解,陕西府的穷苦,可比你我知道的更加严重。

从陕西府寺庙里清查出的那些田产,仅仅只能帮助一小部分百姓。

在纺织作坊搬去陕西府之前,我们还得想想其他办法,帮范仲淹缓解一下压力。”

寇季思量了一下,道:“我们既然没办法给陕西府的那些穷苦百姓分田,那就将其中一部分人纳入到军中,吃一份军饷。

如此也能缓解一下范仲淹的压力。

陕西府出强兵,当地的百姓稍作训练,便会有一些战力。

我们组建新军,从各军中抽调的精锐,已经逐渐入营。

如今就剩下了招募新卒,补足军中的空额。

刚好可以将陕西府的百姓补充进去。”

赵祯略微皱了一下眉头道:“大理境内,特别是景昽等地,地势十分复杂,多烟瘴之地。川府毗邻大理,川府境内的百姓,应该更容易适应大理。

从陕西府招募新卒调遣过去的话,会不会不适应大理?”

寇季闻言,笑道:“我也是陕西府的人,我知道陕西府的百姓是什么样子。他们十分寡言、对谁都和善、十分踏实、十分耐劳。

秦汉唐的盛世中,也有他们一份功劳。”

说到此处,寇季感慨道:“他们其实并不好战。”

赵祯沉声道:“可秦汉唐时期,关中兵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寇季笑了一声,道:“他们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因为他们恋家。”

赵祯一脸狐疑,有些不能理解。

恋家也能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条件。

寇季见赵祯心中有疑惑,便解释道:“正是因为他们恋家,所以他们在出征的时候,总是想着可以安安稳稳的卸甲归田。

战场之上,唯有战胜以后,才能安安稳稳、风风光光的卸甲归田。

战败以后,不是沦为尸骸,就是沦为别人的俘虏。

所以,他们想要安安稳稳、风风光光的卸甲归田。

唯有战胜面前的所有敌人。

所以他们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赵祯闻言,依旧拧着眉头。

寇季继续笑着道:“其实我炎黄子孙皆是如此。”

其实不光是陕西府,整个华夏的炎黄子孙,在出征的时候,都会带着一份卸甲归田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