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这回不帮他,弘昼也真正的当了一回主考官。以前他都是随意吩咐一句,大大小小的事情和决策自有人来。这回除了之前的出考题外,连场地细碎,来往学生在京中事情等等都要过目。
不仅是京中,还有各省。
科学院与科举一般,都是全国制的,甚至还有另一批条件筛选后的国外选手。每年的考试分为初试、复试和院试三种。
初试则是各省人在家乡的知府县衙报名,报名成功之后静待佳音。光是报名这件事情,就有一些门道。前几年里有些人看着热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兴冲冲的跑来跟着闻闻香,其中就有一些底子不干净的。弘昼早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说过,考生的品行很重要,若是作奸犯科、德行不佳之辈更不能容忍。毕竟入选之后大家都是同事,到时候进了科学院里更是要朝夕相处,相处好不好不说,别到时候反过来帮着外人就遭了。
当然时代和环境影响,难保不会有一些无辜之辈,所以都让他手下的直系人士盯着。只要有一些不对的,之前的案底可以看,但也要自己再查一遍。
如果是真的不妥,那就依法处理。若是品行问题,则记录档案。无论如何,最终敲板都要等到弘昼点头才能确定。
许是有些有所耳闻,亦或者当真很少,所以基本上都没问题。倒是人数上多了,前几年有些仓促,再加上人少无所谓,考场就在县衙里。后来科学院渐渐出了名,每年报考而来的也蜂拥而至,索性就将城外的自助站扩大。另辟两楼在旁,一楼为科学院为名送来的一些书籍和摆设,不仅是以前人的成就,还有这些年科学院的发明成果摆着激励人心。另一楼则为了公平起见布置的考场,考试当日所用纸张等等都是统一发放。
也是因为这个,大城之外临时搭建的小站,自然而然和京外一样都成了一处小镇。而且这处小镇来往人多,尤其是自助站旁一圈的,都是这些不走科举脑子灵活的学生们。
还有商人们眼光独到,随之在旁投资生产等。
初试是纯笔试,是看学生的个人思维和基本底子在哪里。基本上真的有这方面兴趣、天赋和勤奋的学生,初试都是毫无难度,最多是看高低而已。
复试在当地大省的科学院考,分为笔试和面试,前者是根据当代时局的考题,只要认真的看过报纸,以及自助站的书院都能知道一些。面试则是中华科学院和当地科学院分院各一位教授,以及当地的知府等人亲自面试。主要看看考生的自我水平,以及是否有笔试作假的可能。有个别优秀的考生,还可以拿出自己之前的手工创造等物。只要不是太差,反正看了多少是加分的。
一路上披荆斩棘,才会到院试。
院试,顾名思义就是到中华科学院来最后考试。也是往年弘昼都会做的事情,自己亲自前来举行开放式的考试。分为笔试、抢答、还有展览以及提问四关。可以说是考试,也可以说是近代化的学术博览会。
毕竟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才,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生。就像是科举学生一样,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考到举人就已经是登天了。若是有几分灵活脑子,或许能够考到进士,入朝为官。但是真正聪明动脑的,一般都是在朝廷上巧舌搬弄,亦或者是一位实干的大臣。
而科学院需要的,仅仅是后者。
前者也不是不可以,在一定学识的底子下,可以把他换到科学院的外交部里。绝对让中选的人发挥发热,不存在所谓的冷板凳现象。
弘昼想着这回是自己完全操刀,索性连初试复试的考题都是亲自把关,其中还加了几道附加题。不影响整体成绩,但可以在基础上看到一些更出众的人才。
他如此想着,就等着收一批真正的直系人手。但可能是他更认真的原因,初试之前竟然就闹出了问题。
弘昼的题目没有错,设定的章程也是对的。外人可能不知道,但监考和内部人员都知道今年是他完全亲自把关,还结合之前几回的考试经验做了微微整改。底下人有眼目睹,个个都是提着口气想要做好本份。
然后就发现报考的人中,竟然有十几个留着底子。
这种底子不算什么,入了官场的人都见怪不怪了。富家子弟出身就有钱,父母娇惯奴婢环绕。权贵之子更是身份煊赫,自家嫡庶之间都有风雨,更不要说其他了。这些从来都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主子少爷们,似乎生来就是高人一等。什么狎妓、赌钱、杀人等等,每一年里不知道发生了多少。
就算是朝中有律,可山高皇帝远,只要事情压得早,处理周全就神不知鬼不觉了。以往都是这样的,偏偏弘昼设的规矩齐整,就是品行不佳都要三思斟酌才定。
今年可不同往年。
众人犹豫再三不好隐瞒,决定原原本本以及各种关系都写在折子上,由着弘昼自行决定。当然这只是部分人,还有人只是表面汇报,更甚至还有人私底下通风报信。想着趁事情闹出之前,叫人快去妥善扫清尾巴。
如此就算是抓着了,待认真去查也不过是一个冤枉,说不得还得有几分同情。
可弘昼是谁?
早不是当年毫无羽翼的得宠小阿哥了!
王府里有人出街买了块糕点的小事都有嘴来说,这种大着胆子知法犯法,偏要欺瞒的大事怎么可能不知道?
就在折子送到他面前,弘昼是一边看就一边听着人汇报来信。他默默地听完,然后认真的把所有折子看完,手指在案桌旁敲了敲,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怎么会认为爷不知道?”
“大抵是乡中霸王,不知道头顶上的月儿有多圆?”
汇报人王包子讽刺回话,他就是当年王首富的遗孤。因为钱财缘故,一家人被谋财害命,自己也被丢到街头行乞。他年幼的时候受了许多苦楚,若非有幸遇到了王爷,这辈子还让那歹人猖狂。
想想歹人被去势后日子凄苦,却又日日夜夜都不能自断性命的苟且。王包子不是那种正义凌然乐于助人的好人,但他心底里却容不得这种不堪。
所以他跟在王爷身边守规矩,又跟着读书识字,等到艰难的考了个末位童生,便自荐要跟着王爷身边。
弘昼看他读书这么痛苦,也没有太过为难,毕竟自己也是尝过那种滋味的人。他身边那么多人鞍前马后,王包子也算是有上进的人,隔三差五总能带来外面的一点消息。今日的消息更让他重视,手指头抠了抠案桌,显得有些不高兴,“真的是老虎不发威,当爷是叮当猫了?”
王包子不明白,一脸好奇,“叮当猫是什么?”
弘昼白他一眼,“叫你不好好读书。”
什么书里还说叮当猫?
一只猫有什么了不起的?名字还奇奇怪怪。
王包子怕还要被说,索性就不再张口问这个,就像平常一样继续告状。他可是做好了准备的,一看这里面有问题,当地的父母官就被他小小查了一下。
顺带再附上一层关系利益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