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虽很难走,可一路上都是亲戚,遇到了总能说上两句,小时候怎么样,大了怎样,有时候还能聊上几句国家大事,国际形势,他们说的都是太祖在世的情况,现在都太宗在位了。
山里人贫穷,却都很热情,招呼着坐一下,喝口水,真的上了门,主人会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一杯糖水,一盘子炒南瓜子,红薯干,尽管一些自制的山货很寒酸,确实是家里最好的东西。
这状况在二十多年以后是很难见到的。
十八里坡不止十八里,顾猛外婆家又住在最里面,俩兄弟走了三个小时才走到坡里,这比去县上的路都难走,这是顾猛很少来十八里坡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外婆家不宽裕,家里粮食只够家里人吃,来了亲戚就很为难,何况两兄弟饭量都很大。
外婆家里还有两个舅舅,两个舅舅都是三十多岁,母亲何秀芳在家里算是大姐。
俩舅舅结婚后分了家,日子过得磕磕绊绊,紧紧巴巴。
前世顾猛家出了事,舅舅们知道也没有办法,有心无力,顾猛从来没有指望过他们,也不怎么失望,母亲去世后,联系就少了,亲戚间关系淡薄了,不免有些遗憾。
“何秀山何秀山!你俩个外甥来了!”
顾猛还没有登上外公家的小山包,对面山上就传来一阵叫唤。
这是住在外公家对面的邻居,何秀山是大舅的名字。
这种传唤方式很有意思,一嗓子能喊到两里之外,以前顾猛跟着父亲进山拜年,父亲背着很多米粮,刚走进十八里坡口,就有人大声叫喊,一个个传一个,从坡口传到外公家里,外公得了信,就派两个舅舅下来迎接。
听到对门叫唤,外公一大家子都跑了出来。
大舅何秀山,小舅何秀峰,两个舅母,还有三个表弟,何护田、何护林、何护良,还有一个不到四岁的小表妹何甜甜,正躲在爷爷奶奶腿后,偷偷地瞧着两个陌生的表哥。
“阿公阿婆,你们身体都好吧!”
“呵呵,都好都好!”
外公外婆六十多岁的人,外公刚强,外婆慈祥,两人笑呵呵地看着俩大外孙。
“大舅大舅妈,小舅小舅妈!”
顾猛笑着跟几位长辈打了招呼,顾勇也跟着叫喊。
顾勇勤快听话,其实外公外婆更喜欢他,拉着大外孙,说他又长高了壮实了。
顾勇跟外公外婆关系也很亲,看着两位老人,眉开眼笑。
大舅接了他的背篓,小舅接了顾勇的背篓。
三个不到十岁的表弟围着他俩转,大声喊着‘大勇哥、小猛哥’,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跑来跑去,十分高兴。
顾猛知道三个小家伙不止是高兴两表哥来了,更高兴今天可以吃顿好的。
来亲戚了,家里一定会吃好的,活了七年,别的没留心,这个规律他们总记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