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过才二两银子,这年轻人口出狂言,说只要胜了他就能得到十两银子,此话一出,便让不少人激动。但大多数也只能想想,不如刀疤大汉的,想都没敢想,比刀疤大汉厉害一点的,觉得自己和刀疤半斤八两,也不敢妄动,只有一些真正的高手之流,心里掂量着要不要挣这十两银子。年轻人表现出来的实力不过冰山一角,如若赢了还好说,如若输了,江湖名声也就输了。
但终会有些胆大的并没多想,拿着兵器,就跳了上去。跳上去的同样是位年轻公子,身穿华服,长的不赖。他天赋异人,二十来岁就武功不凡,在江湖上也有些名声。他并不在乎这十两纹银,他上去只是为了从始至终并未说话的芙蓉姑娘。
“我赢了并不要你的银子,我上来只为博芙蓉姑娘一笑。”这是位仰慕者和追求者。
话音一落,便忽闻琵琶声。原来是芙蓉姑娘已经开始弹奏,音律一起,就让人有种突临战场的错觉,想必是拔剑切磋,配上音律才能更加的赏心悦目。
华服公子并不多讲,长剑出鞘,招式新奇,不攻上路专攻下盘,手段并不光明。可在江湖上行走,能生存下来的就是赢家,谁还在乎你用了什么方法。
素衣年轻人没有大意,显然眼前这位公子比先前的大汉
要强上许多。他抽出了细剑,剑风如影,先是破了华服公子的攻击,接着就攻向了华服公子的上路。
你要攻下,那我就攻上,看你如何还击?
华服公子反应倒是挺快,长剑一提,再一横、一划、一劈,硬生生的由被动转为主动。但素衣年轻人的手段显然不仅如此,他的剑更轻,也更快,他不和华服公子硬碰硬,而是见招拆招,见缝进招,没几招下来,华服公子吃了不小的亏。俗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速度往往是决胜的关键,例如赛跑,例如打猎,例如这切磋。
两人你来我往不下几十招,仍未分出胜负,一般人看出来,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华服公子顽强抵挡,虽用尽浑身解数,可终究不能压制素衣年轻人分毫。素衣年轻人看似进攻防守都很疲软,却并未使出杀招,激斗之后,华服公子终究因一时疏忽,而败下阵来。最后一招,只见素衣年轻人的细剑荡开华服公子的长剑,苦战这么久,华服公子已有些疲累,这时突然感受到剑上传来一阵巨力,自己一时不防,差点脱剑,而就是这一下疏忽,素衣年轻人的细剑,就架在了他的脖颈之上。
华服公子十分惊讶,却不得不承认:
“我输了。”
素衣年轻人收了剑,拱手道:
“阁下身手了得,要不是我使出师门绝学,我看我们还难以分出胜负。”
华服公子也收了剑,摆了摆手:
“输了就是输了,技不如人,心服口服。告辞。”
原本上台是为了博芙蓉姑娘一笑,没想到现在也许一笑是博了,可自己倒是输了。江湖名声他不在乎,可他在乎的——芙蓉姑娘对他的看法,现在也随着自己的失败而变得没有意义。华服公子回头看了一眼芙蓉姑娘,芙蓉姑娘一曲刚闭,还闭着眼,像是回味着余音,眼神心思都没在他身上,他有种被雷电劈中的感觉,不是芳心异动,而是心神已死。华服公子下了高台,便消失在了人群之中,留下一群看客,吁叹不已。
台上素衣年轻人也看了一眼芙蓉姑娘,芙蓉姑娘和他四眼相对,微微点了一下头,然后便收了琵琶,下了高台。这似乎是他们之间的暗号,素衣年轻人接收了信号,随即说道:
“今天的切磋就到此为止,叨扰了大家的雅兴,实在不好意思。小二,拿这十两银子,给在座的朋友们把酒满上,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说罢,素衣年轻人便掏出了十两纹银,扔给了最近的一个小二,随后江湖礼节式的朝台下的酒客行了个礼,便下
了高台一并消失不见了,仿佛先前发生的一切,都是酒客们喝醉后的假象。但是小二手上白花花的银子在提醒着他们,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晚又能喝个不醉不归了。
至始至终,剑客都关注着台上的一举一动、一说一笑。他今天刚在这客栈住下,对于许多人许多事他都不太了解和理解,但他总是觉得,就像这土城特产千刀柳叶一样,这个芙蓉姑娘,有点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