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身衣冠,在百姓的心里,地位是如此之高。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左氏春秋》
“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此为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
这两句话,被汉人吟诵了千年,每个人从小开始,都在一遍遍地从这些词句,获得身份和品格的认同。
所以,这些话,不是白读的。在无法保卫的时候,当高贵的死去,不使其受辱。
江阴八十一日的指挥者,阎应元,在破城之日,于东门写下了荡气回肠的对联: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那一年,那个年代,在常熟,苏州,嘉兴,嘉定,厦门,广州,赣州,湘潭,都上演着,同样的故事。
近年来,汉服作为一个现在有点新鲜的事物,逐渐兴起,并流传。
我也曾经淡漠过,曾经觉得,那是古人的衣服吧??穿它,吃饱撑吧?
曾几何时,我也觉得,现代人,管过去干嘛?传统关我何事?若能自在逍遥,自我、享乐、纸醉金迷地度过这一生,岂不快活?
可是我想说,知道了这许许多多之后,我再也不能无动于衷。
原来人生,也是有传承和责任这些沉重的字眼。
当我有了儿子、女儿,我将和妻子一起为他们缝出第一件汉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缝的,就是那身胸襟,那身霓裳。
到孩子能第一次去宗庙、孔庙祭拜的时候,我们全家,将在祖宗、圣人面前,长跪不起。
那时,在300多年前,剃发易服的血雨腥风里,那些死不瞑目的先烈们,将可以永远的闭上自己的双眼......
转自一个汉服同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