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来没有像春节联欢晚会这样一个二十年来虽称不上“长盛不衰”,但至少仍受到这么多关注而且能一直延续下来的综艺节目。
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能够维持这么多年,本身就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而且“边骂边看”的奇怪现象更是需要解释。
对于这种矛盾现象,后世的键盘侠们更加的是如鱼得水。
其实回顾中国电视文艺发展的这一段历史,多多少少会使今天的许多观众感到几分惊讶。
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观众也已经在屏幕前纷繁复杂的选择中,将那份对综艺晚会的钟情与期待淡忘。
尽管人们对电视综艺晚会的指责颇多,但是即使是在收看完2000年的春节晚会后,仍然有百分之五十四的观众表示“晚会还要办下去,不需要大变动”。
这说明哪怕从九十年代进入新时期的2000年,春晚依然还保持着超高收视率。
尽管近年来春节联欢晚会的影响和观众的收视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可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依旧过半以上。
虽然其具体的收视行为与以前不能等量齐观,但是可以看出春节联欢晚会的巨大影响仍然存在。
然而,正是对于这样一台电视晚会,人们的认识和期许,与晚会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与美学精神,确乎存在着较大的反差。
晚会本身的备受关注,与人们对晚会永无休止的更高期望,包括历届晚会之后纷至沓来不乏苛刻的种种批评,都证明着这台晚会的无比重要与极其难办。
可年年难办还得年年必办,否则老百姓不会答应。
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乎社会审美而不止于艺术审美的理论问题。
宁列也有些惆怅,毕竟当他知道是在所有的征集节目中随便挑选一个的时候,他就知道肯定要完蛋。
毕竟……
扯犊子呢这不是。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真的宁愿不上这个春晚。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