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攻守策

狄青 顾明楼 1180 字 9个月前

“那可是范相公亲手拟的奏报,还有谁能不给他面子?我看呐,这诏令下来只是早晚的事。”张衷冲李宜使个眼色,两人嘿嘿笑着。

三人都不曾想,这擢升的消息还未等来,北伐的诏令却先一步到了。

...

康定元年冬,韩琦于垂拱殿上舌战群儒,成功推进北伐事宜,回泾原路治所备战。

消息传到延州,正如水入滚油,军中顿时炸开了锅

三军将士或忧心忡忡、或跃跃欲试,一时校场营房都在谈论此事。

“韩相公好本事啊。大哥不是说朝廷上那些大人,支持进攻和防守的都是对半开吗?”张衷端了饭菜过来,听了旁人闲话,也忍不住地谈论起来,“怎么韩相公一去,他们就都倒戈了呢?”

狄青早已听范纯说过,韩相公前往京师之前,官家曾垂问西北军防、问起反攻事宜;此时听张衷这话,狄青低声道:“旁人倒不倒戈有什么要紧,韩相公舌战群儒说的那许多话,都是说给官家听的。”

李宜好奇道:“既是推动了北伐之事,为何诏令上只有延路、泾原路两路合兵?”

“范大人托庆州梁大人代呈了一本折子往京师,也算是和韩相公分庭抗礼了。”狄青解释道,“大约是那折子说动了官家,两路合兵总比五路合兵更保守些、稳妥些。”

李宜思索片刻,问道:“大哥以为,两路并进能有多少胜算?”

“如今的将士素养远不如太宗时,”狄青思索片刻方道,“太宗曾以五路精兵发起进攻,最后亦是无功而返。如今西北将士不谙西夏地形,深入敌境作战,实在是以身犯险。”

“那我们不是跟着找死吗?”张衷闻言有些激愤,抱怨声惹来许多探查的目光。

狄青伸手安抚他,又道:“范大人不会拿延路守军去冒险,只怕到最后,要剩下韩相公的泾原路一路了。”

...

果不其然,韩琦临近年关才从京师返回陕西,还未到达渭州便接到诏令延路大军按兵不动、留守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