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和大食国(阿拉伯帝国)通商已久,651年大食派遣的使节首次到达长安“朝贡”。(《旧唐书?大食传》载:“永徽二年始遣使朝贡)于是,唐高宗开辟泉州、广州为对外贸易的口岸,不久后,在广州形成了庞大的阿拉伯商人聚居区——蕃坊。他们是中国最早的穆斯林。这种开放的国策,使得阿拉伯使节、商人、航海家源源而来,他们生意做得滋润,把中国的瓷器、丝绸从水路(当时水路比陆路更畅顺。)运到西方,又把海外的奢侈品、香药卖到中国,从中赚取巨额的差价,这让他们变得非常富有,也让他们更贪婪起来。
蕃坊就是外国人居民区,有点像近代的租界,那会儿住在藩坊最多的是阿拉伯人,唐朝时叫他们色目人,具体有多少人呢?有记载是20多万人!那这么多阿拉伯人,在唐朝又是怎么来广州的呢?
阿拉伯人原本是游牧民族,从不以抢掠为耻。当他们建立阿拉伯帝国后,神速地学会了航海术,并利用他们出色的商业天赋流窜到欧亚非三洲,当然也包括
广州。唐朝当时是世界的中心,而广州是唐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和重要的财赋供应地之一,所以就成了外国人向往发财的地方,另外两处胡商聚集地是泉州和扬州。
胡婉心说的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751年,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强盛的帝国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正面的碰撞,战争的起因当然是因为双方都想扩张势力,一个向西,一个向东,最后就碰上了。
天宝六载(747年),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高仙芝行军百余日,从安西出发,经过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进入握瑟德(今新疆巴楚东北),再经过疏勒(今新疆喀什),翻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过播密川,抵达小勃律特勒满川,最后会师于吐蕃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连云堡南面依山,北临婆勒川。此时吐蕃在连云堡有万人吐蕃兵防守,在激烈的攻防战中,唐军斩五千人,活捉千人,获得战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以万计。吐蕃在小勃律的屏障被高仙芝拔除了。由于监军边令诚畏惧而不肯行。仙芝只好留下三千兵,
让边令诚领着守城,自己率兵继续深入,进逼坦驹岭。
坦驹岭山口,海拔4688米,是兴都库什山著名的险峻山口之一。登临山口,必须沿冰川而上,别无其它蹊径。这里有两条冰川,东面的一条叫雪瓦苏尔冰川,西面的一条叫达科特冰川,冰川的源头就是坦驹岭山口。这两条冰川长度都在10公里以上,而且冰川上冰丘起伏,冰塔林立,冰崖似墙,裂缝如网,稍不注意,就会滑坠深渊,或者掉进冰川裂缝里丧生。
高仙芝怕士兵畏险不敢前进,就偷偷派二十名骑兵,穿上阿弩越胡的服装来迎接,他先对部将说道:“阿弩越胡来迎接了,我没啥可担心了。”到了山边,兵将不肯下山,都道:“您想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这时候碰巧先派出的二十人来了,声称:“阿弩越胡来迎接大军,我们已切断了娑夷桥。”高仙芝马上装出极其高兴的样子,命将士们迅速下山。娑夷水(即今克什米尔西北吉尔吉特之北的印度河北岸支流)即古弱水,水上架有一座藤制桥,是小勃律通往吐蕃的唯一之路,断桥则吐蕃不能入援。士兵们都以为敌军
已经投降了,畏惧心理顿消,争先恐后下岭,向阿弩越城进发。
最后终于以千余人大破小勃律,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
其后,唐军攻灭大食属国石国之后,黑衣大食联合河中所有属国准备反攻安西四镇。高仙芝很快得到这一情报,遂于天宝10年四月(公元751年)率大军出征,准备先发制人。唐军翻越葱岭,穿过沙漠,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于当年七月抵达大食腹地怛逻斯城下,开始围攻该城。
唐军步兵均用陌刀,威力极大,列阵而出则“如墙而进”,肉搏时候威力不减,史载李嗣业用陌刀肉搏“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骑兵方面则是轻重骑兵结合,一般使用马槊,在近身肉搏时候则是用横刀,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唐样大刀”。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重量更加轻,但是防御力却大大的提升。唐朝军队在武器上最大的优势是拥有成熟的弩,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
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单弓弩射程百六十步(240米)在不同范围均可以形成威胁,还有就是床弩,威力更大,称得上是冷兵器时代的大杀器。阿拉伯军队在这方面显然逊色不少。马匹方面阿拉伯人占了绝对的优势,阿拉伯马是世界上最好的马种,这是唐军所不能相比的。
唐军方面,主将是高仙芝,副将为李嗣业,别将为段秀实,兵力为安西都护府二万汉军,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高仙芝时代“凡镇兵四十九万,安西节度兵二万四千”但罗斯之战居然出动安西都护府八成以上的兵马,说明这次高仙芝是下了血本的,也是对即将和阿拉伯的大战有心里准备的。唐军虽说是马步混合部队,但是唐军的步兵均有马匹,平时以马代步,作战的时候才下马作战,战斗力极为强大。
阿拉伯方面的主将是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手下大将为齐雅德?伊本?萨里,兵力为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四万人,加上已经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余万
,总兵力当在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在兵力方面,阿拉伯联军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的。在素质方面,呼罗珊是是阿拉伯历代经营的军事重镇,又是阿拔斯王朝起家的地方,呼罗珊骑兵的素质在阿拉伯帝国中当属翘楚,都是精锐。
在高仙芝的指挥之下唐军是极其善战的,靠着步兵的强弓硬弩,高仙芝曾经占有很大的优势,唐朝骑兵一度完全压制了阿拉伯骑兵,但是由于阿拉伯联军数量极多,高仙芝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战斗进行到第五天,形势突变,唐军战斗到傍晚之后,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他们从背后包围了大唐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
而阿拉伯联军乘中国军队由于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而暂时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突击唐朝军队的中心,于是高仙芝终于溃败,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出生天。在收拢残兵之后骁勇的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但是在副将李嗣业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
由于对唐朝军队在怛罗斯战役中表现的惊人的战斗力印象深刻,阿拉伯人心有余悸,并没有乘胜追击
,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的霸权而已。
再后来因为阿拉伯军的主将阿布.穆斯林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余部开始叛乱,呼罗珊陷入混乱,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于遥远的大唐已经是有心无力了。而唐朝方面则由于安史之乱,国力大损,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