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主教戈尔

银鸦之主 南非巨头 1238 字 9个月前

那么,怎么创造需求?

挑拨,分化,让人们有更多的想法——

羡慕和嫉妒是一体两面的。

或者说嫉妒就是羡慕的阴暗面。

这个操作,既可以让阿拉贝拉的商人们转移那些下层人的仇恨,又可以集中他们的羡慕。

就比如阿拉贝拉的“下城”,那些贫穷者之中,也有不少崛起的商人,有不少人为了工作来到上城拼死拼活。

面对这些商人,原本位于“上城”的商人们,开始了一波宣传的“浪潮”。

原本,是那群商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压低工人们的工资,甚至裁减员工。

但是,在他们的声称中,就变成“下城的乡巴佬夺取了你们的工作机会”。

没什么脑子的人们,被挑起了愤怒。

而与下城人有过冲突的人,或别有用心,或是真愚蠢,也加入了这一场“声讨”中,将各种负面的称呼加在来自下城的人们的身上。

从此,原本在阿拉贝拉很模糊的“上下城”分别,开始逐渐清晰。

人们开始以住在下层为耻辱,以脱离下城为荣耀。

人们有意地穿着与下城人有区别的服装,使用有区别的物品,作为“划分”。

很多人,忽视了实质上是那些商人在剥削工人。

需求,也出现了。

一举两得。

而从下城崛起的商人们中,也并不都是那种以出身为耻的人,有不少并没有做过什么错事的人,在经受莫名指责之后,也自然地在脑中划分上下城。

然后......买东西,会有选择地去出身自下城的商人那里购买,工作,也会去出身自下层的商人们那里去工作。

出了什么问题,商人们也会转移矛盾,明明是商人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压榨员工,他们会说成来自上城人的迫害和歧视。

原本是金字塔一截一截上下式的剥削,在商人们使用各种说法之后,认同的人们认同了,认为压迫自己、导致自己不幸的是处于上层的商人们,而是与自己处于同一层的外来者。

不认同的人在其他人反反复复地呼声之下,也被转移了部分的注意力,就算知道到底是谁在压迫自己,也因为损失了注意力而难以尽全力,甚至但他们明确目的行动时,还会被那些认同了误导的人阻挠。

这,还是最低级最简单的一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