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3章 不孝之子

方宏球自然也知道他二十万的成本真的进不了多少货,万峰敢额外赊给他二十万的货,他很感动。

万峰留方宏球吃了午饭,然后安排了一辆拉货的货车把他捎去渤海。

送走了方宏球以后,万峰想起从自己去黑禾到栾凤生孩子这半个多月的时间赵刚把他的收录机厂忙活个什么样了。

赵刚租的厂房在南湾里,原来的一个配套厂,因为发展的原因,厂房的面积不够用了,老板就转移到东山工业区去盖了一个大的厂房。

这个厂房他是准备留着以后但仓库用的,万峰出面租了下来。

厂房的占地面积一千平左右,确实小了点。

但暂时安置这个小厂还是够用了。

厂房和设备在半个月前已经布置完毕,万峰到来的时候,车间里顾红忠正在给招来的六十名工人讲解他们要生产的产品构造。

产品是他设计的由他来讲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本来培训这些员工是轮不到顾红忠这种大神级亲自出面的。

考虑到车载收录机厂的三个老板和万峰的实际关系,顾红忠还是亲自出马了。

这台收录机其实说起来还真不复杂,买现成的收音机机芯和放音机机芯,然后做一个壳子装到里面用线连接上就万事大吉了。

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

车载收录机里的录音功能几乎没什么卵用,因此直接就上单放机芯就可以,这样成本上还会再节省一些。

原本要培训一个月的员工,由顾红忠手把手教,再加上招收的这些人都是有一些家电基础的人,所以半个月也就可以上岗工作了。

万峰到来的时候,正好是正式开工的日子。

暂时也没什么流水线,就是一人一个几台靠焊接组装生产。

第一台车载收录机完成的是一个小姑娘,看样子从学校毕业不久的样子,是从技校电子系结业的。

顾红忠仔细地检查了这个小女孩的产品,然后又接上电源试验了一次,完全合格。

这样,车载收录机厂就算是正式开工了。

南湾集团一年需要三十万台车载收录机,那么这个企业一天要生产出近一千台收录机。

兄弟车载音响厂招收了六十名员工,平均到每个人身上才十五六台而已,如果一个熟练工,半天时间就能完成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