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谈判成功(五更)

一九八七年全苏联钢产量一点五亿吨以上,连续保持几十年的增长。

但是这种增长在年和九零年的时候开始出现下跌。

一个是因为苏联这两年的动荡,一个就是钢铁的饱和。

而同时期华国的钢产量只有五千万吨,因为基建的带动钢材的价格居高不下,有巨大的需求缺口。

了解了该厂的产能和产品的价格后,万峰等人回到了旅店。

下面就开始研究交易的价格问题了。

这几年是华苏贸易最暴利的时候,等九二以后就没有现在这么暴利的交易了,到那时候一吨白酒能换两吨钢材就不错不错了。

或者是一吨白糖换一吨钢铁。

当然是因为苏联人…那时应该是俄螺丝人学精了。

所以黄金交易时期就是这三年,过这个村就永远没这个店了,因此万峰的开价自然是有多狠就开多狠。

经过两天的考虑,万峰给冷轧普薄板开出的价格是一吨白酒换四十吨板材的价格。

不锈钢薄板和合金钢板是一吨换三十五吨。

最值钱的取向硅钢片,万峰给出的交易价格是一吨换三十吨。

一吨白酒在苏联当时的黑市价是可以卖到十几万卢布的,而三十吨钢材不过才值一万卢布左右。

当然这是按照苏联国内的价格,一吨钢材在苏联只值几百卢布,但是到了华国最低也是值两三千。

而万峰交换的这些钢材更是价格昂贵的钢材,最贵的取向硅钢片都是过万一吨,最高峰时期曾达到四万多一吨。

价钱先开出来再说,实在谈不成还可以再降一点。

价钱开出后负责谈判的就是巴布尔耶夫和他带来的人了。

万峰不准备出面。

至于巴布尔耶夫是准备用卢布和对方结算还是用物品直接交易万峰就管不着了,反正到时候他和沙米洛夫是以货物交易。

如果用酒做交易,万峰带来的那些小酒就成了样品,反正都送到交易桌面上去了。

巴布尔耶夫和钢厂谈判的时候,万峰这边只有张志远和陈道列席,万峰根本就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