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回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2

落日风雷 笑笑香妃 2253 字 9个月前

日久天长,天赐每日巳时入宫,申时出宫,已成惯例,不须内侍传报通禀

。这日天赐象往常一样进宫,到了隆道阁,却不见皇帝。有一名十二三岁的小太监正在等他,战战兢兢跪地叩了个头,说道:“奴才见过老神仙。”只见他眉目清秀,伶俐可爱。天赐亲手扶起,说道:“以后见到贫道不必行此大礼。你叫什么名字?”

小太监道:“我叫刘信,大家都叫我小信子。余公公命我在此等候老神仙。”天赐问道:“余公公?是司礼监大太监余广吗?”小太监道:“是的,余公公说您老要见万岁爷,可以去养德斋,万岁爷正在哪儿处理国务。余公公要伺候万岁爷,不能亲迎您老,请您老恕罪。”

这个余广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为人比他的前任王保更加圆滑,深得皇帝宠信却不露骄矜之气,故而颇得称誉。天赐每次出入宫禁多是由余广迎送,时常见面。他对天赐十分巴结,天赐对他却没什么好感,更谈不上交情。

来到乾清宫,余广正恭候在宫门外。他是个见人就笑的矮胖子,白净的娃娃脸,弯眉细眼,人见人爱。见到天赐,他堆起笑脸,说道:“老神仙,您老好啊!万岁爷等得心急,已经问过多次了。您老快请进去吧!”

天赐道:“圣上正在处理政务吗?”余广凑到天赐耳畔,低声说道:“南边传来些不好的消息,万岁爷心情很坏,动辄发火。您老来了,正好劝劝万岁爷,千万别急坏了身子。”天赐点点头。进到养德斋,只见龙案上奏折堆积如山,皇帝埋头案前批阅,双眉紧锁,满面忧色。

见天赐进来,皇帝神情略略开朗,说道:“仙长请坐。唉!朕多日不理政

务,不想竟发生了许多出人意料之事。河南反了,湖广反了,现在江南也反了。万里江山已成半壁,满朝公卿竟无一人能献平贼之策。”天赐道:“是江南武林盟起兵造反了吗?”皇帝道:“不错,反贼起兵不足数日,镇江苏州常州各府相继失陷,南京杭州也危在旦夕。告急的文书如雪片般飞来,请求朕增派援军。可是各镇官军大多开往河南湖广,一时脱不开身。京师空有大军数十万,远水救不了近火,如之奈何?”

天赐道:“贫道入京之前曾云游各地,对武林盟之事也有耳闻。贼首司马长风包藏祸心久矣,在江南广植势力,根深蒂固,未可卒定。发京师之军,千里赴敌,终非上计。江南河流纵横,燕赵铁骑困于泽国,难有胜望。依贫道之见,陛下应固守河北山东,全力经营,以待中原之变。不可贸然兴兵,以己之短就彼之长。”

皇帝道:“仙长差矣!此时应乘其起兵之初,人心未定,一鼓而破之。按兵不动,无异于养虎为患,待其羽翼丰满,则不复可制矣!”

天赐道:“陛下恕贫道直言。多年以来,朝政失和,民心浮动,不轨之徒因之成势,致有今日之祸。虎已养成,欲以一日之功而平之,谈何容易。”皇帝神情微变,说道:“仙长何出此言?先皇英明神武,在位三十年,天下太平,万民乐业。朕即位未久,纵有些过错,又怎能说朝政失和多年?”天赐道:“先皇仁德,虽古之明君亦不能过。但恨无良臣辅之,大权尽落于奸佞之手。此辈媚辞惑君,恶行乱国,先皇纵然英明神武,为群奸所愚而不能制之。国家衰败至斯,实由来已久

,非先皇之过,亦非陛下之过也。”

皇帝怒气稍平,说道:“朝廷有何失德之处,请仙长试言之。”天赐道:“朝政之失,实出于用人之失。治国者不知恤民,领军者不知兵事。百姓言朝中有三奸,奸宦王保,陛下已除之,尚余两奸在朝。陛下欲平定盗匪之乱,当先除此两奸,以谢天下,进贤能之士,行仁德之政,以受民望,起用勋臣良将,精练军旅,而后方可言战。贫道以为,河南之盗湖广之匪江南之贼皆癣疥之患,心腹大患实在朝中,不除此患则天下永无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