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阵上,这些“狂战士”着上身,用刀子割破自己的脸和胸脯,一边咆哮着,一边挥舞着巨斧,尽情地享受着战斗的酣畅。
在他们的战斧之下,敌人的尸横遍野。
直到今天,北欧地区的人们仍然在讲述着关于“狂战士”和维京斧的传说。
中世纪,关于炼铁的第一种方案,东西方都比较一致:直接还原法。
最初的所谓直接还原法,就是块炼铁。
简单说就是把矿石用焦炭等燃料包起来烧,烧完了就可以得到最初的海绵铁。
在块炼铁红热状态时,再经过大力锻打就可以得到熟铁。
如果当时要得到钢,则再使用固体渗碳法为海绵铁加碳,然后反复热锻或冷锻以去除钢铁里的杂物气泡。
这种技术制作的熟铁工具、兵器和钢制工具、兵器在罗马帝国时期的西方遗迹,以及春秋到西汉年间的中国墓葬中出土很多。
直接还原法出熟铁,如果铁矿品质很好,则可以得到品质极佳的海绵铁,否则就只能产出品质不好的海绵铁。
实际上,即使是现代的一次还原法,也需要品质极高的铁矿。
有人认为,大马士革钢就是因为其使用的铁矿石品质非常好,而成为古代最好的钢铁,但是也有些人对此不认同。
在亚洲,从东汉开始,中国就从直接还原法发展到了间接还原法,亦就是生铁冶炼。
由此西汉到东汉时期,中国人搞出了生铁、铸铁、可锻铸铁等一系列生铁产品,并使用了高炉来批量生产。
根据此后已经发掘出土的几座高炉遗迹来看,它们的基本结构和近代高炉差不多,工作温度一般在1300度上下,有独立的入料口、进气口、排渣口、出铁口等结构,通过炉底积存的铁渣计算其高度高达6米以上。
高炉的特点是持续生产,只要不停地从入料口投入矿石和燃料,铁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日产生铁料可达1吨以上。由此可以十几年不断。
中国通史也认为,到宋明时代,中国的官办铁厂只有一二百家,但是年产生铁高达数万吨。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应该超过十万吨。
当时西方的生铁生产要等到1516世纪才出现。
也就是说,西部世界在批量冶铁技术上,迟于华夏民族数百年。
东汉时期,华夏工匠发明的炒钢法。
经过事实考察下来发现,这种技术有点言过其实。
因为东汉的炒钢法是单室炒钢,英国那个炒钢是双室炒钢反射炉炒钢。
反射炉炒钢最早在中国明代的湖南地区投入使用,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仍有些小作坊在使用这种方式生产钢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