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就是七国之乱的源头。
秦始皇费尽心思,诛灭六国,而统一天下。
这汉高祖毕竟没有什么文化,也不拿钱上大学,分封诸侯王的一套他又来了这就是近代一个人曾经说的:“刘邦毕竟是个农民”(乡巴佬)。
太子刘盈是吕氏所生的儿子,可是刘邦不喜欢他。
不喜欢的原因很多,再说我也不系刘邦,诸多的不爽我也不浪费字数。
刘邦在分封为王的诸子中,最喜欢的是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惫。刘邦常玩笑说,刘盈为人仁弱,不像我,只有如意像我。
这句话说说看来没事,但是后宫毕竟系一群女人在,有人会听了没有想法?
刘邦最大的错误就在于还常在戚夫人宫中,把如意抱在膝上,对如意说,我终不会把不肖的儿子放在爱子之上!
刘邦事实上废立太子的想法已是滋于言表,后宫便无法安宁了。
所以后来大清皇帝再传皇帝位,就把任命皇帝的诏书放在“正大光明”殿前的牌匾后,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都是后宫一群女人喜欢宫斗的结果。
后宫一群女人有手段,作为男人有办法
看到这些我也是有点醉
西汉那时刚开始,皇帝要想废立太子,必须大臣得同意,起码要让大臣不致反对,因为太子是储君,是一国之本。
汉十年,刘邦在朝堂上正式提出废太子刘盈。朝臣始而惊仔,继之强烈反对,尤以刘邦的同乡汾阴侯周昌反对最烈。
周昌这货有口吃的问题,听说废掉太子而立赵王如意,更是急火攻心,连说:“不不不可”。
刘邦问他为什么不可。周昌怒气冲冲,憋得满脸通红地说;“臣下下下说说不出来,但臣下下下知道,这这这事不可!陛陛陛下要换换换太子,臣下下下决不奉诏!”
自然当时刘邦听了不禁放声大笑
此刻听历史故事的王昭君也在笑。
一件极其严肃的事便就此作罢。
为什么后来吕氏在后宫里随后跪谢周昌,说要不是他,太子就废了。后来,吕后从张良处得计,请来了商山四皓,这才险险地保住了太子。
其实当时得宠的戚夫人并不想做皇后,但一心一意要立如意为太子,每日在刘邦前哭泣。
刘邦几次废立未遂,事实上太子刘盈羽翼已成,难以更动。
戚夫人伤心地哭泣,刘邦也陪着落泪。随后戚夫人跳一支楚舞,刘邦陪唱楚歌。
舞尽歌罢,戚夫人已泣成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