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猜测到李隐的想法,这些嫌看热闹不嫌事情大的“观众”绝对会老脸一红。
眼看着民意难为,李隐苦着一张脸,用无奈的语气说道:“我说草原的朋友们,你们要举行篝火歌唱就等到晚上吧,我现在需要吃东西呀!”
听到这话,正如所猜测的那样,一群大老爷们不由的老脸一红,看向李隐的眼神中也带着些许的歉意。
“来来!田老板,准备篝火,我们今天就来个斗歌宴会!还是老样子!羊肉要新鲜的!”
一个看起来颇为和善的草原汉子大喊一声,将田亮的思绪拉了回来,听到众人要准备斗歌宴会,热闹的气氛也冲散了心中的哀伤,将心中的思乡之情压抑在心底,大声笑着便安排伙计准备去了。
不一会的功夫,整个大厅便被收拾起来了,一条条用炭火考的金黄的羊腿和各式各样的食材便摆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当然也少不了酒,一坛坛密封的酒整齐的放在四周,一副热闹非凡的景象。
看着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好了,李隐也顾不得别人的目光,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抄起一只羊腿便往嘴里塞,一边还含糊不清的嘟囔着什么。
如果有人凑到他的嘴边,就能听到李隐在嘟囔的内容,但是却听不懂在说什么。
“这羊腿在放点辣椒孜然就更爽了!”李隐如是说道。
半只羊腿下肚,再灌了一口烈酒,当然这里的烈酒也是相对于大唐普遍低度数的酒来说的,度数不说和五粮液茅台这些名酒比了,就连后世倭国的清酒都比不上。
现在的社会生产力并没有后世那么发达,蒸馏技术还没有那么纯熟,整个大堂最烈的酒也不过二三十度的度数,喝在嘴里就和后世的果子酒差不多,完全引不起醉意来。
也正因为古代普遍度数低的酒,所以才在后世不管是史料文献还是在文学作品中,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成为了一个普遍的尝常识。
水浒传中也曾有过这样的描写,武松进入了清河县的一家小店,大吼一声:“店家!给洒家切上一盘熟牛肉,在二斤白酒!”
待酒菜上桌之后,便倒满一碗咕咚咕咚的顺着嗓子流入了肚子里。
二斤白酒什么概念呢?在宋代的度量衡中一斤等于现在的16两,而现在的一斤等于10两,那么算下来,武松的那两斤酒就等于现在的接近四斤,而武松一碗进肚,差不多一口气喝了半斤!
所以有些不懂历史的人看到武松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便认为古代人都是豪饮之辈,这也说不得对或者错,毕竟放在现在谁有能说的准那些古代豪饮之人喝不了现在高纯度的白酒呢。
一众大汉开始围着篝火和食物欢快的跳起舞来,就连着一些汉人此时也没有种族的区分,也都加入了欢快的队伍中。
看到不远处一脸挑衅的阿塔里,李隐此时也战意肆起,脑海中也思索着后世比较出名的蒙古族歌曲,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