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斗恶龙一》这款游戏在借鉴欧美游戏风格的同时开拓了日式rpg的崭新道路堪称里程碑式的杰作,总计销售了一百五十万份。
游戏从剧本策划到制作用了不到五个月就完成,而制作人员中村光一、高桥兄弟等后来成为业界强者的二十人团队堪称后世里最豪华阵容。
崛井雄二还邀请了知明的漫画家鸟山明担任了《勇者斗恶龙一》的人物形象的设计工作。
当然除了游戏本身质量不错之外,其营销的策略也非常不错,艾尼克斯株式会社选择了在《周刊少年》上大肆宣传造势。
《周刊少年》是岛国知名的漫画刊物,巅峰时销量突破700万,为勇者斗恶龙系列游戏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之前艾尼克斯株式会社曾经着力研发过pc游戏,其中销售成绩最理想的《森田将棋》只有八万份。
这个成绩已经让艾尼克斯株式会社足够满意了,而在销量真正出来之前,这家公司的任何一个人都不知道《勇者斗恶龙》的销量居然会超过百万。
上一世的时候,面对着滚滚而来的利益;社长福岛康博率领开发人员再接再厉于1987的1月26日将《勇者斗恶龙-诸神之恶灵》隆重推向市场,当时岛国人因通宵排队守候而旷课怠工的一时之间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而二百四十万本的可观销售数字令主机厂商任天堂也对艾尼克斯不由刮目相看,不等合约期满就将优惠条件修改到元老级厂商同等的水平。
经过了这两次成功,艾尼克斯株式会社对于在任天堂主机上开发游戏的信心大增,很快就决定将这一业务列为会社的主营。
而且记忆中,上一世在岛国名气极大地《最终幻想》系列,也是艾尼克斯株式会在和史克威尔合并后开发出来的产品。
而且这家公司似乎在明年年底的时候,因为看到了《周刊少年》在推广《勇者斗恶龙》游戏时起到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