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喜道,“我想着林姑娘秉性娇脆,不耐夏热,便斟酌了几样。姑娘喜欢就好。”
黛玉谢道,“多谢夫人盛情。”
“咱们不跟着他们爷们论。我一看林姑娘神仙般的模样,心里就爱得不行。大姑娘若不嫌弃,不妨以姊妹称呼。”
李夫人是示好之意,可宁荣二公贾演、贾源,与东平王穆莳、镇国公牛清算是同辈。
赦政敏与牛镇宗、穆矜,虽年龄差得大些,也是同辈。
黛玉本该对着穆矜执子侄礼。
黛玉想到这一节,脸上飞红,以姊呼之。
穆矜笑道,“若论起来,我既补代林家,少不得随我家林姑娘称呼了。”
穆矜笑得畅快,隐有得意态。
落到牛镇宗夫妇耳中,确是一惊。
自秦汉七科适以来,赘婿总为丈夫不齿。
且愿入赘者,或攀附高门,或陷入穷途,天下何曾有当朝摄政为人赘婿之例?
牛继宗神色颇有些不自然,又不敢言明,只道,“王爷与林姑娘确实登对。”
倒是李夫人含笑,对黛玉道,“可是教天下女子艳羡了。黄金万两易求,真心知音可难得。”
黛玉也不扭捏,道,“愿承姊姊吉言。”
李夫人叹道,“林妹妹真是个难得人物。”
遂待黛玉更亲热,谈些脂淡粉香的闲散琐事。
穆矜只再一旁给黛玉布菜。
他盛了汤,送到黛玉手边,只静静听着她们谈笑。
黛玉也不道谢,只低眉舀了一勺。
汤里的干丝细如丝线,软中带韧,又有咸香的火腿丝,脆生的笋丝,并几样鲜香的银鱼丝、木耳、口蘑、紫菜、蛋皮。
几样鲜明的各色丝浸透了鸡汤和火腿的香味,清清爽爽,又不寡淡。
李夫人道,“可吃得惯海味?里头还加了海参、鱼翅、蛏干几样。”
黛玉道,“是一股子鲜香。”
李夫人又劝,“姑娘尝尝茭白。厨子说先用开水瀹过,用高汤煨出来,使其入味。再加上酱油、醋冷冷一拌,很有水乡风味。”
黛玉尝了,也随着赞道,“果然极好。翠叶森森剑有棱,柔柔松甚比轻冰。江湖岩假秋风便,如与鲈莼伴季鹰。古人不欺我。”
李夫人大叹,“林姑娘才学竟也这般好。回头京中若有女眷诗会,谁缺了妹妹的帖子,岂不可惜。”
黛玉叫她赞得面红,刚要自谦,没料穆矜接口道,“林姑娘的才学,自是天下一流。我看时下什么诗文巨擘,实难出林姑娘之右。前些日子我同辅臣拟旨,听他论什么文界一祖三宗。我倒觉得,本朝文坛寂寞,幸有林姑娘天生高才,必成百代文宗。”
林黛玉听他一席话,简直当场怔住,只呆呆地看他一派与有荣焉的模样。
穆矜眼中发亮,没一点冷硬做态。
黛玉眼圈也红了,心里五味杂陈。
只好低头吃菜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