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来者不善!

“要想解读文字,那么就险要从文字的构成来入手。

例如,文字一般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方法。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所以这种文字理解起来,是很容易理解的。甚至有些字,在多个国家是共通的。

第二种‘指事’字,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

例如「上」、「下」、「凶」……等等。「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一」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写成「二」,也就是「上」字;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为「」,则是「下」字。「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深坑,中间的「x」符号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情形。

所以这种文字,我们也非常好的推断出。

而再有,就是形声字,会意字。

形声字,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

而会意字,则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以上这四种文字,当然是最好推断出来的。

但后面的两种文字,却很难以常理推断出来。

一种是转注字,一种是假借字。

转注字,是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

例如: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

诗经亦云:“周王寿考”,而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一语中的‘考’皆‘老’的意思。

所以面对这种文字,恐怕没有极强的文字功底,即便是我也推算不出的。

而另外一种文字,便是‘假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