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七 一朝天子一朝臣

我老婆的秘密 袤一 1147 字 9个月前

一位新的领导上台,下面的人手,一些干部,就另外换一批。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成为了一种常态,“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在地方换届之后,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因为换届之后,比如这一次滨海,由吴昊放主,取代王金龙,随之带来一批干部的集中调整。虽然领导开会时提倡的是“民主”,但“民主”之后,最终依然是一把手的“集中”。一把手个人的意图往往起主要作用。

“一朝天子一朝臣”,华夏历史几乎每个朝代在最初都用自己的亲信做自己的左右手。而今单位里的一把手的更换,很多时候也会带动几个部门的人事变化。

说到朝臣,一个地方的政府,就象一个小的国家。

想到当王金龙从省里到滨海,虽然在权力上受到肘制,但还是提拔了一批人,比如副市长张百中,比如周大明,还有马明,包括柏灵和这个商义。

虽然说,市长并不是一国之君的天子,但一级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小的王国的体现。

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很容易出现任人唯亲现象。

实事求是的说,这已经成为华夏用人体制的一个弊病,是官场圈子文化的延续,尽管领导心里都清楚,但还是觉得,在关键部门,用自己人放心。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从过去到现在,从古代到今天,存在就是合理。无论大家还是小家,都是一个道理。人们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显然存在明显的弊端,却有其必然性,而且不无合理性。在人才任用上,既要有德、又要有才,既要靠得住、又要有本事。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不任亲则不可靠,不用熟则不顺手。华夏人讲究的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不是有这样一句老话吗,叫做“人挪活,树挪死”。

作为领导,谁都不愿意在一个位子上永远不动的。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哪个领导干部没有“胸怀大志”,不想往上“爬”啊!否则,也不会费财费力的当领导的。而这些领导爬上去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权力”,总会任用一些自己比较熟悉或者比较信任的“下属”,于是那些“够得上”条件的、“拉得上”关系的原来的“下属”或“亲信”便会跟着搭上“动一动”、“升一升”的快车。这也是产生“一朝天子一朝臣”现象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