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足道见李胜勇说话不中听,惹得李易不高兴,忙拉着李胜勇走了。李易真来个棍棒出孝子,那可在何宗彦和高攀龙这些外人面前贻笑大方了。
何宗彦很赞同李易观点:“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哪有那么轻巧。不要说开疆拓土了,就是老朽一生为官,也是外人看着顺风顺水,只有自己知道举步维艰。想想当年书生意气,再回首一生居然梦一般一事无成,哪比得了司令的成就。”
高攀龙嘿然一笑道:“何尚书您贵为九卿还说一事无成,宁不愧煞我们这些书生?”
何宗彦正色道:“高先生说得哪里话来?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此圣人功业也。先生在海外教化万民,功何其大也,青史留名自不待说。我这九卿算得什么,不过是眼前风光,转头就是过眼云烟。”
高攀龙摇头道:“惭愧。东林书院虽然有许多学子,但海外之地太大。如果不是有孔府门人和向阳子弟鼎力支持,高某怕是一事无成。”
李易道:“向阳大院是速成班,或者说是扫盲班,这些人比起真正的读书人差得远了。”
高攀龙道:“司令过谦了。向阳子弟笃信您的‘食得菜根百事可为’,个个吃得苦耐得劳。如果没有他们相助,高某在一片文化沙漠上怕是一事无成。”
此时追逐船队的海鸥上下飞舞,叫声嘹亮。李易看着这些海鸥道:“先生,有的地方不是文化荒漠,然则路却走偏了。”
高攀龙道:“我知道您说得是朝鲜和日本。朝鲜无论文字官制,都全盘学自中国。可是表面顺从实则桀骜,阳奉阴违成了常态。就好比光海君,万历帝已经下诏书不同意他继位,还不是照样登基坐殿?亏得天道不爽,还是遭了报应。”
李易道:“朝鲜民心不古,我把训导他们百姓的任务交给了孔家。”
高攀龙一愕:“司令,这话怎么说?”
李易道:“朝鲜痛改前非,自觉凭自己力量改变不了国民现状,所以请求我们援手。从今以后,朝鲜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都由汉人担任。开荒团诸事杂陈,我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孔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