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仁义之邦

大明开荒团 燕市酒徒 1114 字 9个月前

其实李易对于孔家的人能不能把朝鲜来个中兴没兴趣。他只想改变朝鲜彪悍的民风,所以孔胤植的推荐无可无不可。吏部虽然掌管官员任命,论职权范围,还真远不如礼部重要,礼部那可是国本,比如你吏部筛选人才,不过是来自科举及第的人。可科举是人家礼部把持着,严格说礼部把持着国家走向,那才是六部第一。

孔胤植明白了李易让孔家子弟进入长春省任职的良苦用心,马上赶回孔府推敲人选。

孔家读书人多不假,不过真说个个适合做官那就夸张了。

更何况朝鲜那是一国,需要的官员何其多,孔家能够把持吏部尚书,在重要位置安排上自己人就不错了。

李易要求的是移风易俗,那从底层的教谕起,教育部门主官必须把握住。对于教书育人,孔家家传悠久,这样的人才俯拾皆是。

最终孔府选出了七十二名做官人选,暗合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的说法。又选了三百名任教人选,虽然不能达到三千的吉利数,也算颇有规模。并且呈报给李易时候言明:要陆续抽调大批孔门弟子前往朝鲜。

一下子拿出三百多个人才,还是让李易刮目相看。

这不比当年孔凡招募人去上海。孔凡当时招募的是工作人员为主,所以读书识字就可以。这一次是官员为主,那质量就不是一个层级的。这一次哪怕最低级的教谕,也是县教育局局长,没有普通教书先生。

尤其是这七十二人中,大明各层官员居然占了三层。虽然没有几个主官,对于一个家族来说也很了不起了。

孔家底蕴还真不是一般世家可比,难怪孔家被称作第一世家。

看来孔家是要全身心投入朝鲜这个国家了,正在集中人才办大事。不过能主动放弃大明官职也不容易。不过仔细一琢磨,孔家有这样机会实属难得,还真需要把握住。

李易大笔一挥,人选都通过了。然后把名单交给孔凡:安排哪个人做什么官就由孔凡和孔胤植决定吧。不过是几个月挂职锻炼,几个月后这些人都要入朝为官,长春省也会重新遴选各级官员,所以李易还真不在意孔凡怎么安排职务。

孔胤植随着孔凡去了,他的欢喜难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