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隐患重重

大明开荒团 燕市酒徒 1101 字 9个月前

“哦?你说说。”李易鼓励道。

孔凡道:“问题就在上海和台湾这两个用粮大户上。上海由辽东供应粮食已经成了定例,这是由于当年开荒团只有辽东和上海两块地盘形成的历史原因,只是如今不妥。”

“嗯,你大胆说。”见孔凡有欲言又止的意思,李易就打消他的包袱。粮食供应体系是他规划的,孔凡有忌讳很正常。

孔凡得了李易鼓励,就放言道:“辽东的高粱、玉米,并不合上海周边百姓口味。没粮吃要活命也就罢了,如今粮食不紧张了,当地人就嫌弃这些粮食粗粝,还是吃江浙和两湖粮商的粮食。结果咱们辽东粮食只能低价卖给工地,作为劳工口粮。我觉得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以后也会有大量多余粮食,供应部队之余都运往上海不妥,必须另觅出路。”

“嗯,”李易点点头,问道,“不是还有一个台湾是用粮大户吗?”

李易让台湾种棉,形成单一经济,这是大政方针。李川怎么擅自改变了?

孔凡道:“您知道李川省长在台湾推行了自留地政策吗?台湾粮食供应局面也变了。”

“自留地?”李易思索了一下,自己和李川提过自留地这个词?还是李川自创的?

“嗯,就是自留地。”孔凡道,“李川允许去台湾的百姓工余时间自由开荒种粮种菜,名字就叫自留地。这些地可以传给子孙,组织他们移民的地主不能干预。这一下去那的灾民可真有福了。”

原来台湾的自留地政策确实是省长李川想出来的。台湾棉地以外,可供种植的地也不少,就是地块太零碎。

李川觉得台湾稻米两熟三熟,坐拥宝地还靠外运粮食,听起来就是笑话。所以他就推出了这个政策:谁开荒谁拥有,主人没权侵占,而且政府免费提供种子。目的就是能形成台湾粮食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