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章 筹办大学

大明开荒团 燕市酒徒 1739 字 9个月前

矿山转交给地方处理。可是李胜信做事阴狠,名字里虽然有个“信”字,却根本没什么诚信可讲。省长王蹇惧他哪是三分,恐怕七分都不止。

王蹇眼看着这么大的财产化公为私了,想了几天怎么办?诉诸媒体肯定是下策。上达天听告御状,把事捅到李易那去?李易耳目神多,未必不知道这个事。自己一下得罪一帮人,图的是什么啊?

眼不见心不烦,王蹇干脆睁一眼闭一眼,装作不知道这个事了。

陈曦也知道自己有些吃相难看,又裱糊一番,做了一份合同,言明太平洋钢铁公司用一万两购买了辽东抚顺煤矿和铁矿。

合同送给王蹇,王蹇苦笑:一万两银子就买下这样大的资产?糊弄小孩儿那?一千万两银子也不卖啊。

王蹇也去看了抚顺煤矿,根据探查出的规模,恐怕能开采几百年。这是辽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源,几百年时间里,恐怕卖个上亿两白银也不稀奇

。可是他现在能说什么?只能在合同上签字,收下一万两银子了事。

抚顺露天煤矿让太平洋钢铁公司插上了翅膀,在冶炼业上飞速发展。

任月在上海又不吝重金聘请各国冶金专家来到辽东,让太平洋钢铁公司的冶炼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这个时候纵贯辽东南北的铁路大单被陈曦拿下,这一单就赚大了,陈曦已经不差钱了。

陈曦见自己旗下洋人专家过了二百人,本国专家更是七八百人,阵容鼎盛,就动了别的心思。

陈曦想起在向阳大院的时候,李易曾经说过西方有了大学,专门学习某一门学问的大学。这里的学生毕业了,就能发挥所长,创造更多的财富,研究更深奥的学问。

中国落后就落后在教育上。总弄些之乎者也,玩弄文字游戏,害苦了中国人。

现在上海兴建了许多小学、中学,自己有钱

了,为什么不建一所大学?这可是中国第一所大学,别的效益不说,单单让自己声望鹊起就值得。

陈曦让中外几十个专家研究这个事可行度,这些专家哪怕事大?一致表示可行!

陈曦琢磨了一下:建一所大学第一是师资,自己不缺。至于说这些中国人和洋鬼子多开几个钱,那都是毛毛雨。

第二是建筑成本。在辽东这地方,自己随便圈块地,还有人敢从自己要钱咋滴?大兴土木也费不了几个钱,自己廉价劳动力多得是。

至于学生学习的内容,那就得看那些专家的了。

不过选址就让陈曦有些踌躇。

沈阳有李胜信军部,有稳定环境。

辽阳是历史名城,底蕴深厚。

营口现在是最大的港口城市,特别兴旺。

大连李易坐镇,而且是辽东最南端城市,气候也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