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吉不言,李易也不问。黄台吉等心情平复了,才说道:“我族为开荒团前驱,已经拿下了朝鲜北方两
道之地,也谈不到献地,只是甘愿为马前卒尔。”
李易放下茶杯道:“我想起来了,我答应过你们立国的,这是你们立国的根基,你们舍得吗?”
黄台吉道:“舍得!我们只想献给司令做两省之地。”
李易嗤笑道:“我明白了,你们是打算去掉国号,用省做名头麻痹我,然后卧薪尝胆,以图后事吧?”
黄台吉想起自己几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族人,想起千千万万的汉人,满是无力感,轻声道:“不敢。”
李易突然厉声道:“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不要名义上的属国,更不要名义上的属省!”
黄台吉想了起来:朝鲜曾经主动去找李易,要求做属
国被拒绝了。然后李易立刻派兵攻打。
自己做什么属省的意图,李易根本不会答应。
黄台吉道:“不,我族从今以后,只想做顺民。”一句话说完,黄台吉只觉得悲从中来,什么雄心壮志,什么志在天下,一切都成了泡影。他伏在地上,忽然痛哭失声,道:“我女真一族只想做顺民,世世代代,永做顺民!”
黄台吉说的话并没有请示努尔哈赤,也没有和其他兄弟商量,不过是一时心血来潮。
可是说是黄台吉冲动,却不尽然。
黄台吉个性坚韧不拔,等闲不会动摇心念。但这追赶李易的一路上,颠沛辛苦之余,他也想了许多。
路过漠南草原的时候他就想:林丹汗一代枭雄,多年来打得大明丢盔卸甲,前几年还攻破北宁重镇大事掳掠,为什么就甘于没落,悄然离开,去了日本呢?
蒙古是游牧民族,并没有什么地域观念。和中原那种故土难离是不同的。成吉思汗的子孙散落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就是明证。说穿了:大明百姓常说哪好不如家好,可是蒙古人没这个想法,他们不爱家乡。
草原给了他们什么?暴风、雨雪、苦寒、贫瘠。。。。。。让他们留恋的东西太少。
李易曾唱过一首鸿雁,一.夜间传唱开来:
鸿雁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
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无疑是草原儿女的写照,就算知道北方是家乡,一样要义无反顾的南飞。没办法,北地太苦了。
黄台吉对蒙古人这种感觉感同身受。
建州女真从黑龙江长途跋涉,来到辽东。他们也不喜欢自己的家乡,再艰苦也不愿意回去。
林丹汗看得明白:他打不过李易,也不愿意雌伏,所以借着有个好妹妹和李易拉上姻亲,利用李易重感情的弱点,帮助他们远赴海外了。
黄台吉知道林丹汗肯定会成功,因为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好妹妹。李易对海外岛国,好像兴趣不大。这就留给了蒙古人回旋余地。
女真人能海外建国吗?很显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