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唐叔虞祠

大明开荒团 燕市酒徒 1788 字 9个月前

那么结论就是一个:张泽是替李易张口,确定“李唐”两个字。

李昶心砰砰乱跳:难道李唐又要立国了?我的天,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个?就想着太原李家能得到什么好处了。人家李易不扣紧李唐二字做文章,和你太原李扯什么淡?

可是李家再次公然祭拜唐叔虞,这这这。。。。。。这也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吧?

一时间李昶心潮起伏,难以自控。

晋祠李易后世去过,当时也不曾多想,就当成了旅游景点。

这一世李易当然明白这个地方是有政治意义的。

李易万没想到“劝进”没发生在开荒团内部,反倒起自一个大明巡抚。

强将手下无弱兵,古代许多强将,都是被“劝进”的。

比如李世民,跟着他混的无论武将秦琼、尉迟恭、程咬金,还是文官魏征、徐茂公,都希望他当皇帝。

李世民不当皇帝,魏征了不得就是一个出色的幕僚而已,怎么会成为千古贤相?那些武将也不过是普通武将而已,怎么进得了凌烟阁千古留名?这些人说是为了李世民,真实目的还是为了自己。

李易一帮部下没人劝进,那是因为李易为他们展开了一幅巨大的画卷,当年指点江山的开荒地图,如今才完成了一小部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呢。

更何况这些将军多停留在大校和少将的军衔,向上进步空间还很大,用不着抬李易一步,给大家挪出进步空间。

而李易的文官系统弱势得一塌糊涂,完全沦为军队的附庸,说个不好听的,几乎就是军队后勤部。

更好笑的是李易无人可用的时候,居然把自己未婚妻抛出来做尚书。崔芸、任月之流还没嫁过门,怎么可能劝进?

不过该来的总会来。

当李易无论经济、军事还是地盘,都全面碾压大明的时候,张泽出现了,居然以大明巡抚的身份劝进了。

张泽自觉这种功劳比从龙之功也不遑多让。

李易则在心里默默想到:“这一天终于来了!”

张泽是许多大明官员和读书人的代表,也许可以理解为民心所向。

李易需要成为领袖,成为能领导中国前进的

精神领袖。但是他没打算做那个什么帝位。

好不容易中国有了向工业化迈进的契机,有了民智大开的契机,转回头继续做什么固步自封的土皇帝,这是李易不能容忍的。

就算自己是千古一帝,是一代明君又怎样?自己年老的时候,能保证不昏聩?自己面对亲情友情的时候,能保证不徇私?

做皇帝图的就是大群独揽一言九鼎的痛快,可是这痛快将来带给国人的必然是痛苦。

李易终于还是理清了思路:成为能号召国人的精神领袖,和做一个皇帝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自己该做的还是要做,未来的政体未来再说。反正自己年轻,自己的将士也年轻,拖下去几年也没什么。

李易迎向李昶犹疑的目光,朗声道:“三晋大地,山河表里,自古英才辈出。唐叔虞作为我们山西的先贤,拜上一拜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