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损形象
对于自己来说,什么好处最大?
李汝华思索了一下,对凌濛初哈哈大笑道:“你还和我打马虎眼?就直说呗,是这一千多万两黄金根本不用流入市场,全是我们的压仓银了对吧?”
李汝华比谁都明白一个道理:兜里有钱,心里不慌。
有了一千三百多万两金沙在银行里做压仓银,就可以发行三亿纸币。
有了这三亿的资金投入市场流通,何愁开荒团经济不蒸蒸日上?
现在开荒团全是巨额投资的工程,仅仅辽东和漠南两省的道路交通、港口建设,就投入了过亿两白银。
好处当然是明显的,无数参与施工百姓有了收入,辽东富余的大量的粮食有了出路,商人尝到了甜头,继续大胆投资,整个社会开始欣欣向荣。
开荒团庞大的经济开始蹒跚起步,越来越多的产品涌入市场。如果没有相匹配的货币进入市场,整个经济恐怕很快就会再次萧条。
有了这三亿资金投向市场,民间埋在地下的白银也会被逼出来投入市场,再差也要投入银行吃利息,不然就面临一天天贬值的风险。
李汝华捻须微笑:前景一片光明,未来的美好日子指日可待了!
忽然李汝华有了困惑。
民间藏银肯定不少,但是主要集中在大明。大明的民间藏银如果流向市场,一部分会流入开荒团的地域,
可是最得利的恐怕还是大明。毕竟大明还是最大的物资原产地。
那么,是不是大明的经济也会来个腾飞?开荒团是不是为人做嫁衣了?
大明也起死回生了,李易如果想夺取天下,还能一呼百应,天下影从吗?
李汝华不由得患得患失起来。
许多人进言李易先夺取大明,后图谋海外。从古至今,无数开国皇帝都是这样做的。
可是李易总是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经营着海外。
这些年李易确实在海外获得了巨大收获。土地、人口、金银。。。。。。可是再多的收获,能比得了大明
底蕴?
他想不明白李易一个战争狂魔,为什么不愿意发动对大明的战争。
他觉得什么黎民涂炭都是借口。事实上夺取天下比想象的要容易得多。只要李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京师,抓了万历帝,然后布告天下,改天换地,根本就不会遇到多大阻力。
李易到底在想什么?
就在李汝华揣度李易心思的时候,李易正在大骂李胜信不省心。
这几天李胜信干出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弹劾李胜信的公文堆满了李易案头。
当初向努尔哈赤下最后通牒的是李胜信,如今在努尔
哈赤穷困潦倒,眼看日子难以为继的时候,李胜信居然来了个资敌行为——他不去进攻努尔哈赤,反倒和努尔哈赤做起了生意。
谁都知道钢铁业赚钱,工人工资也高。可是开山采矿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活累而且危险,一般百姓都不愿意从事这个工作。
别的矿老板都愁招工的事,只有陈曦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