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李易不想宣之于口的是山东有孔家,他想得到孔家的认可。
天下学问掌握在各大书院,几大书院的山长和学生也纷纷投入上海的怀抱。问题是这些读书人每天要参拜的圣人是孔夫子,孔夫子是孔家的孔夫子。
这话听起来拗口,事实很简单。只有得到孔家的认可,李易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才名正言顺。
李易曾经慧眼识人,在工地上挖掘出孔家的孔凡。孔凡现在已经是上海市四品大员,得了李易亲笔签署的委任状。眼看再进一步,那就进入开荒团高层行列了。孔家给孔凡面子,其实也是给李易面子,让孔凡回到曲阜,带了上千的读书人走。现在开荒团南到安南,北到辽东,到处都有孔家的人做官。孔凡就是开荒团和孔家的一条友谊纽带。
李易想借这个机会,和孔家结个善缘。开荒团打下的
地盘,治理离不开知识分子。更何况孔家族长孔胤植还和李易中间有孔凡一份善缘呢。
八月末,李易带着一班随从到了山东利津县。这里就是济水入海口,济南就是因为在济水之南而得名。
这个时候这个地方不出名,后世黄河夺济水入海,这里成为黄河入海口,才得到飞速发展。当然发展还是比别的大河入海口差的多了。这是因为黄河泥沙俱下,实在是一条不逊的虐龙,淤积淹没周边那是常态。
这个时代的济水,还是一条纤细秀美的河流,沿河修了官道直达济南。杜克功态度很端正,率济南官员在此届迎。迎接者中,李易万万没想到的,居然有孔家族长孔胤植。
要不说人家杜克功情商高呢,不要说孔胤植,就连泰山地主泰安府知府也在迎宾行列。这些人都是他的治
下,让谁来还不是一句话。更何况能来迎接李易,也是身份地位到了,一般人想这个差事还抢不到呢。
山东军方大佬一个也不在场。倒不是说这些人刚直不阿,不愿意理李易,实在因为这次是地方政府主持,军队不便参与。更何况没有派遣擅离防地,也是重罪。
杜克功在利津为李易接风洗尘,也算是见面会。都互相熟识了,第二天就骑马的骑马,坐车的坐车,浩浩荡荡奔了济南。
孔胤植时年27岁,并不是文弱书生,和他的老祖先孔子一样,也是骑得马射得箭的。从利津起,就陪李易骑马而行,相比山东这般坐车的文官,就强上许多。
这个时代的马车是木头轮子,哪有什么减震,坐车就是遭罪。不过坐轿子要走这二百里路,那就跟不上大
部队了。逼得不会骑马的只能坐车遭罪。亏得路程不算太远,很快就到了。
济南气候宜人,历朝历代名人辈出,不然杜甫也不会感叹“济南名士多”了。李易盘桓两日,孔胤植领路,一行人启程去曲阜。
一路上山东官员不但不见少,反倒因为曲阜数十官员到济南届迎,规模更加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