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有这样一位义士,捐的不是普通的钱,
正是这次战争中获得的损失赔偿,这里的意义可就深远了。
这正符合了人民军队人民爱的主题。而且人民也没被列强吓住,恰恰相反,更激发了爱国爱军的热忱。
这符合主流思想的事迹,立刻引起各方报纸连篇累牍的专访。
《中华日报》首先头版做了专题采访,其他各家纷纷跟进,郑芝龙一时间成了风云人物。
这纪念碑当建不当建?李胜仁和开荒团高层专门议了一下,觉得不能伤了民心,这碑可以立!
2400两银子,能立个什么样的碑?普通石碑24两就立得下来,2400两可是一笔巨款。
最终一个玉石商人宣布,愿意把自己家族珍藏一块玉料半卖半送奉献出来。这价值万两白银的玉料,长10米,宽3米,是优质的整块汉白玉,就折本作价2400两,卖给郑芝龙雕刻纪念碑。
郑芝龙大喜,可他明白,自己操作不了这个事,选址、设计、施工,需要多方面高手合作。而且不仅军方要把关,还必须有政府推动才行,根本不是一年半载能完成的事。他现在已经可以功成身退了。
所以他和玉石商人签了供货合同,就把这合同交给了政府。
他也不怕玉石商人赖账。这账已经转到开荒团头上了,普天之下,有几个人敢赖开荒团的帐?恐怕任你在天涯海角,任你是泼天富贵,恐怕就是一个李胜勇,随便安排手下,就能折腾到欲仙欲死。
郑贵妃的哥哥郑百川,就是在卖给李易的铁厂上搞些猫腻,就差点儿弄个家破人亡。有了这榜样,谁不加万分小心?
开荒团从不亏待商人,但是也从不允许这些商人黑了
良心做事。当然,现在真没有敢跟开荒团玩手段的商人。
郑芝龙的举动,彻底讨了军方的欢心,尤其是黄浦军校师生的欢心。这些牺牲的学长学弟,从此可以铭刻丰碑,名垂千古,自己当然与有荣焉。
黄浦军校特意请郑芝龙到学校,给师生们讲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当然,也顺便问问郑芝龙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毕竟军方还是有许多工程外包,郑芝龙是一个商人,让谁赚钱不是赚呢。
可这时郑芝龙就充分发挥了他的演讲天赋,慷慨陈词,痛斥列强,表达对黄浦军校慷慨赴国难的敬仰。
表示唯一梦想就是给他这个书生一个机会,以黄浦军校先烈为榜样,为国为民,征战沙场。
在场人对这年轻的商人本就有好感,再一听还是书生,过后一考验,居然武艺不错,当时有了爱才之念。特招一个学生不过是举手之劳,算得了什么
大事。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人必须符合特招条件。
郑芝龙无疑是符合的。所以五月中旬,就被特招进了黄浦军校。
这一切顺理成章,根本不需要惊动李胜仁这个层次的。可见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用对了方法,再难的事也有一个走得通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