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胜信还是给大师兄写了一封信,啰啰嗦嗦写了因为战争,需要成立铁骑斥候营。铁骑斥候营可以加强军力等等说辞。结果石沉大海,李易根本没回话。
李胜信仔细想了想这是什么意思呢?最终觉得大师兄是默许。自己先斩后奏,成立也就成立了,大师兄不好让他解散。可是大师兄肯定不赞成大规模招收蒙古人参军。好在李胜信只需要大师兄不反对就行。
16个营,不过是一万人。在20万原来的蒙古战士中,筛选出1万人,名额还是紧张。
这些蒙古人看见最早出去的那些骑术教练,一个个吃得满面红光,都红了眼。为了争这名额,各逞身手,召开了盛大的骑马射箭运动会。好一番龙争虎斗,最终才确定入选名额。
别说,这一次征兵,让这些筑路的蒙古人看
见了飞黄腾达的希望。现在是李胜信一个军招收一万人的铁骑斥候营,以后别的军过来呢?开荒团陆军可好几个军呢。看来还得安心工作,锻炼身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李胜信可不知道,他的招兵,居然还起到了安稳人心的作用。
蒙古战士,本来就是这世上最好的骑兵。现在李胜信优中选优,数十人选拔一个,他的铁骑斥候营,就真的有了后世特战部队的意思。
每个团在行军打仗的时候,都会先派出铁骑营,明是斥候,实际就是清剿。
这些人除了攻城力所不及,野战真的是一个顶十个。
李胜信规定铁骑营的各级官长必须是汉人,而且还让政治部派遣优秀指导员到铁骑营做思想工作。
即使这样,最开始李胜信还约束着,不敢放开手脚,让这些铁骑营独自离开军营。
别来个集体哗变跑了,他李胜信就是师兄弟
中最大的笑话了。
可后来就发现这担心完全多余。这些铁骑营的战士,完全看不出想家的意思。
李胜信不知道,这个时代蒙古人对家的概念很淡薄。当年进入中原的数十万蒙古军,没有几个想起回家的。也没有几个想起把家人接到中原的。
他们还没进步到以家和家族为核心的封建社会。除了蒙古贵族,普通百姓没有念书识字的机会。说他们纯朴是不对的,他们是思维极度简单,做事多依靠本能,开荒团衣食住行这么好,傻子才跑出去受罪。
他们出战,经年不归,没有媳妇就算了,有了媳妇,也成了兄弟媳妇了。甚至被叔叔、大爷或者爹收去当媳妇都可能。
女人在蒙古人的观念里,就是和牛羊一样的财产。哪有什么忠贞爱情可言。出去捋略回来的女子,随时都可替代原来的老婆。说什么家或者家族,那都是汉人的事,蒙古人还没进化到那个阶段。
更何况这些人在开荒团里,过的是最满足的
日子,谁傻呵呵跑回苦寒之地遭罪?以前的打算是抢点儿东西回去过日子,现在一看那想法太幼稚可笑。开荒团的工资,完全可以买来更多他们想象不到的好东西,谁去做打劫那么没品的事?跟着开荒团,集体去打劫才更有出息嘛。
李胜信算是得到了一批最纯粹的战士,洗脑都显得有些多余。
李胜信不知道:未来真被蒙古人料准了,他成立铁骑营开了一个头,以后陆军各军都有样学样,开始跑到这些筑路的蒙古工人中,招收骑术精湛的蒙古勇士成立自己的铁骑营。反正前有车后有辙,不能让李胜信专美于前。
这让开荒团的骑兵,迅速强大起来,以至于后来和西方骑兵对决的时候,让西方惊诧莫名: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擅于骑射,咱吃个大亏认了。开荒团不是汉人的队伍吗?这骑射水准,怎么也不弱于马背上的民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