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了。煤炭运来的多了,还可以卖给其他钢铁厂,这又是一笔利润来源。
现在各个铁厂都可以满负荷生产,仅仅是铁轨这一项需求,辽东的钢铁就再不愁销路了,辽东铁厂,都成了摇钱树。
陈曦找到李易,申请在移民中招收十万钢铁厂工人,李易答应了。只嘱咐最好以家庭为单位招工,妇女儿童可以做些辅助工作。避免为了吃口饭的工作,让许多家庭妻离子散。
后世的鞍钢,有百万产业大军。现在这个几乎纯依靠人力的时代,李易觉得,出现几十万钢铁大军,根本不算什么。
李易定下的这个基本政策,也成了其他铁厂的招工标准,李易哪知道,辽东这些铁厂开始截留移民,就地招工,既然不愁钢铁销路,谁不趁机多招收这些廉价劳动力,那不是傻子?这让鞍山这一带铁厂,迅速超
过百万规模,成了超级人口聚居区。
这个新兴的城市,一方面减轻了移民压力,另一方面,开始大量消耗辽东多余的粮食蔬菜。促进了辽东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形成了良性的货币流通。
李易从辽东的大地主收税,不用收取粮食,可以直接收取金银货币。这些货币又可以采买钢铁,转化为工人的工资,进入再流通。
李易根本不是经济学家,搞不清怎样建立完善的金融流通体制。哪曾想让他误打误撞,通过辽东的钢铁业,窥见了金融流通的真谛。让他在以后的发展中,开始在农业地区,有意识的建立工业区,和农业构成一个循环产业链。这个收获,才是真正的大收获。
李易一直担心采矿工人的尘肺病问题,为此他曾咨询过年高德劭的李鋕。
当李鋕听说这病不是人人都发病,也不是一年两年就发病。即使发病了,也能继续活十年二十年的时候,有些看怪物一样看着李易。让李易莫名其妙。
李鋕对李易道:“世侄你糊涂啊。杜甫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说‘归来倚杖自叹息’,你说他多大年纪?他不过是四十来岁!你知道大明百姓,过了三十五岁,就可以自称老朽了吗?活到四十岁,就算死了,也是寿终正寝。听你的意思,得那个什么尘肺病的人也能活到五六十岁?”
李易点头。
李鋕叹道:“杞人忧天啊。你看看北方各族,蒙古也好,女真也好,能活过三十五岁的,都老迈不堪了。你居然想他们活到五十岁以后的事?这想的也太长远了!还是没事多琢磨琢磨,让他们怎样能活到三十五岁不饿死再说吧。”
李易终于放下了一个心结。他明白这是一个
灾民遍地走,人命贱于狗的时代。自己真是想多了。给更多人活路,才是他应该想的事。不要说是乱世,后世天下太平,也没见少了挖矿的人。
现在的大明,哪一天没有成千上万的人饿死?大明万历年间,人口超过两亿。而清初人口仅仅四五千万。那一亿多的人口哪里去了?一部分是死于人祸被杀掉,更多的还是死于天灾冻饿而死。
到清朝末年,仅仅是被贩卖到美洲为奴的,数字就不是百万能挡得住的。落后就要挨打,自己一心纠结职业病这些细枝末节,真让李鋕这样世事洞明的人笑掉大牙。
抚顺后世被称作“煤都”,可见煤炭储量之高。最关键的是抚顺是超级露天煤矿,这在世界上都是得天独厚,有了这个煤矿,完全可以支持整个东北的钢铁冶金行业高速发展。
《史记》里面范蠡劝越王勾践攻打吴国,就说了一句名言“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李易觉得自
己再不拿下抚顺,真的太对不起号称“煤都”的抚顺了。
尤其是李胜信顺便抓了两万五千名矿工,更是让李易很满意。
五月二十二日,李易正同陶远山、陈曦等十数人研究第一段轨道鞍山到辽阳段的铺设,忽然海军崔秀送来急报,李易展开信,立刻变了脸色呆住,信也滑落到桌上。
陈曦以前曾是李易半个秘书,经常接触军机,这时也没有避讳,伸手拾起来信,信上只潦草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