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漫漫长路

大明开荒团 燕市酒徒 2057 字 6个月前

第二天,高迎祥的第一师出发了。十万人扶老携幼,浩浩荡荡,队伍绵延数十里。

逃水灾的家庭,几乎都带不出什么家当。这些人也算轻装上路。好在天气一天天转暖,大家面临的只是饥饿,不用挨冻。

如果是在后世,这样大规模的移民,没有严密的组织,没有缜密的计划,就有这么个大概路径,安排的饭食也不知道够吃不够吃,船只也不知道够坐不够坐,农具也不知道够用不够用,衣物也不知道够穿不够穿。就这么搞一场规模空前的移民,是不可思议的。当然,也绝对是不可行的。

可是在这个时代,就没有什么不可行的。

在高迎祥的眼睛里,路上死百分之二的人,就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

在周云泉的眼睛里,知道未来路上困难更多

,觉得死百分之五的人,也没什么不可接受。

百分之五是什么概念?就是说这千万移民,路上死掉50万,没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乱世人命贱如狗。既然没人在意死几十万人,那么有什么纰漏,也就无所谓了。

李易很伤感这个时代。

他不是什么神仙,他的计划,就是个粗糙到极点的计划。其实,他早在心里,预估了一下死亡数字。死几十万人,也是在他的预料之中。

这是对生命的冷漠,也是对移民的犯罪。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

这样空前水灾,根本没有粮食救援。土地今年不能栽种,不移民,死的人口保守估计,也要几百万。

对于大明朝廷来说,水灾比旱灾要好。因为经历水灾的,每一个人都在泥泞中挣扎求生,精疲力尽。哪有机会去想什么谋反?这次水灾如此之大,却

没有激发民变,就是因为这些灾民来不及谋反,茫茫白水,也不知道去反哪个,最终都无助的倒毙了。

大明历史上,也有过许多次水灾。可是没有哪一次有这一次可怕。

因为河南、河北、山东,已经连续几年遭遇旱灾、蝗灾,民生本就艰难。去年南方又遭遇罕见的严寒侵袭,粮食减产。大运河的粮食能够保证供应京师,已经很不错了。更不用说救援几省灾民了。

这就是说,这一次受灾的百姓,处在了绝地。

李易的移民消息就像强心剂,让大家有了希望。官府也开仓放粮,希望百姓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也助长着希望。

等到运河边上,人们听说移民会在北方按人头免费分地,灾民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心里都爆发出美好的憧憬。

万历时代,土地兼并已经达到疯狂程度。普

通百姓几乎都成了佃农。现在他们忽然有希望成为地主,你让谁听了能不激动?

这美好的憧憬都化作了力量,支持着他们,忍受一切苦难,奋勇前行,赶到运河边,等待收容。

李易也要跟着这第一波移民大军,徒步到天津卫。李胜勇不同意,周云泉不同意,高迎祥更不同意。

李胜勇的借口是开荒团有无数重要的事情,需要李易去运筹,怎么能把时间虚耗在这无意义的路上?

周云泉的理由是灾民里,疫痢太多,一个不小心,就会中招。练武人体力虽然好,可是万一有什么不测呢?李易随着灾民走,万万使不得。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李易这万金贵体呢。

高迎祥有他说不出口的理由。他们这些江湖人物,管理这些灾民,绝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完全是暴力手段。如果李易看到了这些恶行,出面干